环境微生物学讲稿-第九章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docVIP

环境微生物学讲稿-第九章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微生物学讲稿-第九章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第九章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第一节 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与危害 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与所在地区人口密度、植物数量、土壤和地面的铺垫情况以及气温、大气湿度、气流和日照等因素有关。室内微生物较多。微生物污染空气,可使空气成为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的媒介,造成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主要传染病的空气传播方式:尘粒传播和飞沫传播 室内空气细菌卫生标准(个/m3)(前苏联) 清洁度 细菌总数 溶血链球菌 清洁 <2000 <10 尚满意 2000-4000 11-14 轻污染 4000-7000 14-120 重污染 >7000 >120 空气细菌卫生标准(个/血)(日本,沉降法) 细菌数 判定 <30 清洁 30-50 轻污染 50-100 中污染 100 容许值 >100 高度污染 室内通风 空气过滤 空气消毒:物理法和化学法 水体微生物污染 水体微生物污染是指致病微生物进入水体,或某些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或影响渔业生产。 细菌 肠道细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 病原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结核杆菌等) 钩端螺旋体 病毒 肝炎病毒、呼肠弧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其他微生物 防治水体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主要是加强医院、畜牧场、屠宰场等部门的污水处理。 加强对饮用水的处理,保证所供给的生活饮用水符合水质标准。 土壤微生物污染 土壤微生物污染是指一个或多个微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耗氧有机物对水体的污染 由于微生物的好氧呼吸,造成水体的DO下降。当水体的DO降到3-4mg/L,鱼类会窒息死亡,对养殖业将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大量氮、磷等无机养分,使水域发生富营养化。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进而死亡,腐败分解,生物残体的难降解部分在微生物等各种因子作用下转变成腐殖质,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若DO进一步下降,造成缺氧环境,使厌氧微生物迅速生长,对有机物(底泥)进行发酵分解,产生腐胺、尸胺、H2S、CH4、NH3等物质,使水质发臭;H2S与Fe作用产生黑色的FeS。因而使水体发黑发臭。 思考题 ???? 假如河流或池塘发臭,如何能使其在短期内解决发臭问题? ?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其指标为:水体含氮量大于0.2-0.3mg/L,含磷量大于0.01-0.02mg/L,生化需氧量大于10 mg/L,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达10万个/ml,叶绿素a(藻类生长量的标志)大于10μg/L。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主要生物种群 海洋赤潮中主要是一些微型藻类,已知有60多种。 湖泊水华中以蓝藻为主,约20多种。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 影响因素 营养物质:C106H263O110N16P1 季节与水温 光照 pH值 其他生物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 光合作用(P)强度与呼吸作用(R)强度之比 P/R的比值 藻类生产潜力(AGP)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藻类大量繁殖,覆盖水面,使景点的功能变差,透明度下降,水色不良,表面有水花。 消耗溶解氧。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窒息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危害。 某些藻类产毒素,引起水生生物病变或中毒死亡。 产生气味化合物,使水体散发不良的气味。 给水的影响,污染自来水源,造成运行成本增加。 加速湖泊衰亡。 ? 切断外源,防止氮、磷进入水体;减少外来污染物的带入(饲料、垃圾) 控制藻类的生长 底泥疏浚??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物的污染 生物毒素 细菌毒素 肉毒梭菌毒素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按照毒理学标准,半数致死剂量(LD50)<1 mg/kg的毒物即属特剧毒物。黄曲霉毒素B1的半数致死剂量为0.294 mg/kg,因此它是特剧毒物。 黄曲霉毒素产生菌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 parasiticus)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黄曲霉毒素的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1966年的标准为30 μg/kg,1970年降为20 μg/kg,至1975年再次降为15 μg/kg。我国标准是:玉米、花生油、花生及其制品不得超过20 μg/kg;大米及其它食油不得超过10 μg/kg;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 μ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 藻类毒素 放线菌毒素 气味代谢物 产生气味代谢物的微生物 气味代谢物的化学本质 耐酸细菌与酸性矿水的污染 ?   黄铁矿、斑铜矿等无机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