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试讲稿,134.4(第四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试讲稿,134.4(第四章)

第四章 回顾人虫战争史 在人类身体上、住所内,可看到的昆虫种类不少.目前所知约一千种,听起来似乎很多,但若与已知昆虫种类的一百八十万种比起来,还是九牛一毛。何况在这一千多种昆虫中.完全在人类生活圈中完成生活史的,又不到十分之一。这些昆虫是如何接近我们,又侵犯我们的生活圈呢?其实,正确的说法应是我们侵入了它们的生活圈才对。 第一节 性命攸关的身体战场 一、衣料、谷物之战 数万年或数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穴居生活,为了保暖披上了动物的毛皮,当时的人当然没有洗澡、理发、洗衣的习惯,也甚少替换毛皮之衣,一件衣服很可能穿到破烂不堪为止;这样的生活状态最适合虱子生活,因此本来以洞穴中的蝙蝠为寄主的虱子,有一部分逐渐转移到人体上生活。 其他如跳蚤、床虱(臭虫)、蚊子等吸血性昆虫,也因人类这新出现的寄主,改变了生活方式。在古埃及的木乃伊头发上发现了虱子的卵。在四千年前的美洲秘鲁原住民的木乃伊头发上也发现了虱子的卵。古代人类的洞穴附近必定散乱着吃剩的食物,洞穴周围散布着排泄物,对某些昆虫而言,这些都是新的食物资源,尤其是杂食性的蟑螂,食物更是随处可见。 目前我们所穿的衣服多是人造合成纤维,已经较少受到衣蛾、鲣(jian)节虫等衣料害虫的为害;但过去以棉花、蚕丝、羊毛等为原料时,衣料害虫非常猖獗。至今,它们仍是博物馆展示品的大害虫;在高级服饰店里,价值数万、数十万元的衣饰,若被咬了一个孔,便完全失去价值,可说小为害大损失。 鲣节虫是有名的羊毛害虫,它之所以成为羊毛害虫,无疑是从人们披上毛皮开始,因为从未在活羊的毛上发现过它们的踪迹。 也就是说,它们只生活在已被剪下来的羊毛上。在人们未利用毛皮之前,在野外它们以动物的干尸、尸体之毛或鸟巢中留下的脱落羽毛、幼鸟尸体、食物残渣为食;或许更早以前,是在蜜蜂的蜂巢中取食蜜蜂的尸体、蜂巢材料,甚至花粉维生。 从上述鲣节虫的多种食物来看,不难发现一个共通点,它们都是含水量甚低的干燥物。目前已知的近千种鲣节虫中,能从干燥物质中吸收所需水分的只有十多种,具有这种本领的种类,才能走上害虫化的路线。 由于小家庭的普遍,以及供销制度的改变,现今一般家庭已不需长期贮藏粮食,与贮谷害虫碰面的机会自然少了;但在贮谷仓库、食品加工厂,贮谷害虫仍是不能忽略的害虫。 大约一万五千年前,随着冰河期的终结,地球温度升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渐渐从过去狩猎、采集的流浪型生活,进入定居、栽培植物、饲养家畜的时代。尤其斧头的发明,让人类得以进入过去被认为神秘又恐怖的密林地带。 人类在密林地带不仅砍伐树木当建屋用材,也开辟栽植农作物的田地。为了下一期的农作物,必须将种子贮存至下个播种期。虽然当时已发明了土器,能够保存多量的种子,不过,野生的昆虫也并未轻易放过任何吃食的机会。 从考古遗迹中的发掘物即知,早在四、五千年前,目前所知的大部分贮谷害虫,便已深入人类的生活圈。例如,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国王坟墓的陪葬品中,就已发现了面粉大害虫扁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rm)的尸体。 二、身体发肤之战 人类与昆虫的接触虽有上万年历史,但我们无法得知远古的人们如何对付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害虫;不过从当时人们的排泄物化石上发现的虱子遗骸来判断,当时人们应该还是会像猴子般,自己或互相捕捉身上的虱子来吃。 虱子是一直寄生在寄主体上、移动性甚低的寄生虫,例如阴虱一生在寄主体上移动的距离不过数厘米;而且无论是头虱或衣虱,皆产卵于寄主头发、衣服上,孵化若虫在此发育为成虫。因此,与其他攻击人体的害虫相比,虱子比较容易被发现、被捉到。 事实上,趁吸血时传播一些疾病,为人类带来大害的所谓卫生害虫也有几十种,例如催催蝇传播嗜眠病、埃及斑蚊与白线斑蚊传播登革热、埃及斑蚊传播黄热病、白蛉(沙蝇 Phlebotomus spp.)传播黑热病、巴西大食虫椿象(Triatoma infestans)传播美洲锥虫病等,下面仅就虱子、跳蚤、疟蚊三大害虫的罪状略作介绍。 (一)、伤寒热 虱子,尤其衣虱的罪状不止于吸血后让人感觉痛痒,更包括伤寒热(Typhoid fever.)的传播。虱子对伤寒热的传播机制,并非如跳蚤、蚊子趁吸血时注入病原体于人体,而是以它所含多量病原菌的排泄物为媒介。这些排泄物一接触空气,马上干燥成微尘,并因抓痒,从虱子吸血的伤口,甚至从眼睛、鼻孔、口腔内的黏膜侵入人体,使人致病。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