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议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把握与应对
摘 要:电视新闻采访不是单方面的诉说,也不是单方面的倾听,与其说是
采访不如说是一个心理互动的过程。为了获得最好的采访效果,采访者需要主
动的去捕捉对方的心理动态,去引导被访者说出事实来达到采访效果。笔者根
据自身经验简单的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方法。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心理把握;应对
一、电视新闻采访中简单的心理分析
从某一角度来讲,电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心
理活动是否能从矛盾心里转变为和谐统一心里的这样一个过程。在现实采访中,
采访对象有各式各样的理由和众多的方式来拒绝或阻挠采访者获得真实的材料。
是否能取得最佳的采访机会、是否能使采访效果达到最好?这时候采访者的采访
活动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亦是一个心理较量的过程。
(一)采访者需要采访的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
的职业、所处环境的不同、不等的知识水平、不同的性格习惯、未知的道德修
养等等,形成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在性格、兴趣、爱好、地位、文化素养上具有
很大的差异,这就会导致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很多突发性的问题。
(二)很多采访对象在镜头前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也就是我们常所说
的“晕”话筒或镜头现象。其指面对采访者采访的时候,主要是在面对话筒或
镜头的时候,个别的采访对象会对话筒或镜头产生紧张情绪,一时之间出现意
识混乱、语序不调、不知所措等窘态,从而造成僵持、尴尬、冷场、局促不安,
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敌对情绪的局面。这些表现主要是出现于大众传播活动的采
访过程中。对于这些情况,采访者必须有相应的经验与措施来及时调整采访对
象的心理,才能保证采访过程顺利地开展。
二、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心理把握及应对策略
心理境界简称为“心境”:心境在理论上来说是一种能够让人的全部其他
方面的体验跟所有的活动都有可能被染上情绪色彩的且保持持久性的情绪状态,
在心理学上也就是情绪扩散性行为。一场采访的成败取决于众多方面因素,其
主要因素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与心理把握,只要在采访过程中牢牢
把握住心理活动,进行及时地沟通与交流,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一个采访者的心境好与坏、顺或者逆都将对采访的效绩造成直接的影
响。当一个采访者是以肯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喜悦与开
朗,他待人接物就会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其工作效率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提高;
反之,当采访者是以否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惆怅而沮丧,
他待人接物就会显得乖张谬悖,采访的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在做访问的时候,
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采访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他不但
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状态做出相应正确的判断,而且还要善于让对方的心
理状态为采访者所影响与制约,这种影响与制约并不是说采访者可以把自己的
意志强加给于对方,而是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的同时能够表示理解,只有心理
上达到一致的效果,才能取得共鸣。
采访者心理是采访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这
一社会活动的有效率,采访者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熟练的采访技
能,同时,还必须让自己随时处于健康、活动、想象及情感等正常心理活动状
态之内,才能够让采访这一过程显得水到渠成,融洽自然。
(二)在采访界有句俗语:“采访准备是富有魔力的敲门砖”。对于采访对
象来讲,采访者就如同是一个突然闯入自己小世界的陌生人。这或多或少都会
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姿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从一方面来讲,采访者和采防
对象之间是否能够达到感情融洽,沟通顺利的这一目的,采访者的第一印象就
显得非常重要了。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第一次见面,对方的感官主要是从人的
穿着、举止、动作、表情、态度中来受记,从而来判断双方的品味、思想水平
生活习性等。有老道经验的采访者就将第一次会面看的比较重要,从服饰仪表、
言谈举止、表情态度到开场白,都会在事先考虑清楚,以此将各方面都做到妥
帖周到,从而,获得采访对象的好感,让采访活动能够愉快顺利地展开。当采
访对象对采访者达到某种意义上认同的时候,把采访者当做是一个朋友来看待,
就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曾经有这样一个重大的事例:在l986 年的9 月
2 号,从美国来的CBS 王牌主持人华莱士对我国领导人邓小平通知进行采访。
这次重大的采访活动让华莱士准备了很久,采访前的华莱士也忐忑不安。或许
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华莱士的采访活动居然是从“借烟”这一行为开始的,在
当时本来已经戒烟的华莱士向邓小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