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的危害与防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蜱的危害与防制 潍坊市疾控中心 李林 2013.3.11 概 述 蜱俗称狗豆子、草瘪子、草爬子、壁虱等,是一类专性寄生的节肢动物。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 、蜱总科(ARGASIDAE)。下分硬蜱科(IXODIDAE)、软蜱科(ARGASIDAE)和纳蜱科(NUTIALLIELLIDAE),我国只有硬蜱科、软蜱科。 目前世界上已知蜱类约1000种,我国已记载有120余种。其中硬蜱科100余种,软蜱科6种。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为硬蜱科。 蜱的危害-非传染性危害 直接危害 蜱经常侵袭人体,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故不易被发现。 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有些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人或动物上行性肌肉麻痹而引起“蜱瘫痪症”。 蜱的危害-非传染性危害 一般反应 典型的症状:最初反应是伤口中心有硬心,周围有红斑环,几天后这个症状有可能随着蜱的脱落而消失,也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长久的丘疹或瘤状突起,并发痒,痒感可持续数个星期。 蜱叮在皮肤上时一般无痒感:缓激肽抑制剂或组胺抑制剂,或其他的止痒机制。 水肿、出血、急性炎症等反应 蜱的危害-多种人畜共患病 传播疾病 蜱是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两栖类脊椎动物的体表专性寄生的吸血节肢动物,能贮存和传播许多人、畜的病原生物。 蜱能传播: 病毒(如森林脑炎、出血热) 立克次体(如Q热、蜱媒斑疹热、无形体病) 原虫(如巴贝斯虫、泰勒虫) 螺旋体(如莱姆病) 细菌(如野兔热) 它们通过在蛇类、鸟类和野生哺乳动物之间频繁地更换宿主,将病原体在动物间、动物和人间相互传播 蜱的危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10年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2011年8月13日,卫生部首次披露,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蜱虫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 。 蜱的形态特征 蜱类具有以下3个特征,可和昆虫与螨类区别: 1.体背腹扁平,表皮革质,分为假头和躯体2部分,不像昆虫分头、胸、腹三部分。 2.幼蜱足3对,若蜱和成蜱足4对。 3.口下板有若干行倒生的逆齿。 形态特征 硬蜱科:体部背面有几丁质的盾板,覆盖背面全部或前面一部分;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 软蜱科:背面无盾板,均为革质表皮;假头位于躯体腹面前方,从背面看不见。 硬蜱分类特征—假头 硬蜱分类特征—躯体 蜱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 ③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寄生于3个宿主。多数种类的成虫寄生于大、中型哺乳动物,而幼虫、若虫寄生于中小型哺乳动物,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和亚东璃眼蜱等。有的种类各活动期均寄生于大型哺乳动物,如血红扇头蜱;另一些种类的各活动期均寄生于中小型哺乳动物,如草原硬蜱。90%以上的硬蜱为三宿主蜱; ④多宿主蜱:幼虫不更换宿主,各龄若虫及成虫需多次更换宿主。宿主多为中小型哺乳动物,软蜱多为多宿主蜱。 蜱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 3年发育1代的种类,各活动期的大量出现在季节上是相似的,如全沟硬蜱各活动期从4月中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达高峰,幼、若虫活动为双峰型(6月为主峰,9月为次峰)。 同一蜱种的季节消长也因其分布的地理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软蜱中多数种类栖息在宿主的洞巢内,终年都可见活动。 蜱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 生态习性 幼蜱、若蜱、成蜱这三个活跃期都要在人畜及野兽(禽)身上吸血。幼虫和若虫常寄生在小野兽和禽类的体表,成虫多寄生在大动物身上。 宿主包括许多陆生哺乳动物和鸟类,少数爬行类和极少的两栖类。 蜱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 根据硬蜱更换宿主次数和蜕皮场所可分为下述四种类型: ①一宿主蜱:各活动期都寄生于同一宿主,雌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宿主为大型哺乳动物,如微小牛蜱; ②二宿主蜱:幼虫与若虫寄生于同一宿主,而成虫寄生另一宿主,有的蜱种各活动期都寄生在大型哺乳动物,如囊形扇头蜱;有的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动物,而幼虫和若虫多寄生于中小型哺乳动物,如残缘璃眼蜱; 蜱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 吸血习性 硬蜱各活动期仅吸血1次,但实验室观察发现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