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和的的答案.docVIP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和的的答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和的的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 名词解释: 1、古代: 《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原件为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这份报纸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长97公分,宽28.5公分,无报头,共2000余字,用毛笔抄写,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当时朝廷所在地陕西凤翔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张淮深派出的官员在朝廷为自己申请旌节的进展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张淮深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被封存在敦煌石窟达1000年之久,1907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1983年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中国古代报纸。 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唐人孙樵在其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说它的外观是零散的数十幅书,内容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所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惊天动地安福楼南,某日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我国新闻史学家确认开元杂报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杂报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不是印刷制品。孙樵所看到的,也只是流传于当时社会的它的零散抄件。有关开元杂报的记载,说明中国封建官报起始的时间,不会晚于唐朝。鉴于前此的古代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关报纸的记载,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中国古代民间私办的报纸。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初创时并无报头。小报只是当时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有时也被称为新闻。小报的发行者,多数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使臣和掌握发行手段的书肆主人。其消息来源是深入皇宫和政府各部门进行秘密的采访活动的内探、省探和衙探。小报所刊载的多数是邸报没有发表的或尚未发表的官吏任免消息、官文书和朝廷政事动态,其中有不少涉及统治者的机密。有一些消息,事后证明并不完全准确。小报有手抄的,也有用印刷手段复制的。读者多为朝野的中下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宋朝的封建统治者曾对小报进行过禁查,对小报的发行者处以严刑,但都未能禁绝。元朝文献中,仍有关于小报出版和遭到查禁的记载。明朝末年以后,民间报房大量出现,小报获准公开发行,但内容受到了严格的限制8年(1580年)4月×22日,北京。是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小册子形状,正文六页,黄纸做封面,有报头为“急选报”三个大字和“四月份”三个小字。正文分四栏,逐个介绍被急选的162名官员的姓名、籍贯和被任命的官职。可能出自民间报房 《天变邸抄》:专门报道明熹宗六年5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北京“天变”情况的邸报。所谓“天变”就是发生在北京内城的特大灾异事件。《天变邸抄》对这次灾异的报道,具体详实,涉及面广,采访了不少目击者和当事人,在写法上非常类似现代新闻的“倒金字塔”。可能出自民间报房,临时发刊。 《万历邸抄》:明万历年间的邸报抄件,起始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45年,中间有缺损,共32册,多人抄录,并未署名。抄录中作过整理,有选择、删节,也有增加和综合,因此,抄本并不是当时邸报的原文,而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邸报:中国古代封建官报的通称。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它有时也被别称为邸抄、阁钞、杂报、朝报、京报、进奏院状、状、报状和除目。邸报起始于唐朝,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宋朝的邸报,由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在门下省和上都进奏院的统一管辖下,向地方传发。明、清两朝的邸报,由通政司、六科负责管理,由各地派驻科教的提塘官负责传发。邸报的内容,以官方同意发布的皇帝诏旨、皇室动态、大臣奏疏和有关官吏赏罚升黜等方面的信息为主。只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辗转传阅,并不公开发行。早期的邸报全部是抄写的。北宋以后,邸报的部分文搞有可能采用印刷的方式复制,明神宗以后,才全部实行雕版或活版印刷。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很注意邸报的管理工作,通常派最亲信的大臣负责邸报稿件的审查和传发等事宜。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公布的定本制度就是一项对邸报的稿件实行预检的制度。清朝民间报房出版的一种简报。专门报道有关朝廷的信息,包括宫内官员的轮值,大臣的觐见、陛辞,皇帝的起居,节假日的安排,季节性服饰的统一更换日期等内容。文字简练,全部是一句话新闻。因为所刊消息来源于清宫东侧东华门的宫廷办事机构,故称宫门钞或宫门抄。通常情况下,一天出一小页,或刊入各报房出版的京报,或印成单页,随报发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