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讲授人:饶胜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绪 论 一个叫爱因斯坦的人这样说…… “如果一个人25岁之前不信仰共产主义,那么,这个人没有良心;如果25岁之后还信仰共产主义,那么,这个人没有头脑。” --爱因斯坦 关于后半句,也许是因为他看到… … 关于后半句,也许是因为他看到… … . 但是前半句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一个人是否还对一种公平、公正、合理的理想的社会秩序充满向往、是否愿为这样的理想社会秩序而努力,可以被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良心。 . 不管我们每个人的信仰是什么,共产主义至少是代表了对一种公平、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和探求及愿为这种理想社会秩序而努力的意愿。 从小事情中想大道理 为什么所有共产党党徽上的核心符号是: 镰刀+锤子? 镰刀+锤子? 要是马克思,会这么设计吗? 马克思虽然比列宁更有艺术修养,但问题不在这儿 镰刀+锤子!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挫折与困境,都包含在这个符号中… … 我所能做的…… 我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大家沿着社会主义认识的历程,理清共产主义如何从一种向往、到理想、到蓝图、到在大地上建设的实践与挫折、及再探索的历程。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的专利 ★最初是天主教教士使用了这一词,意指人的社会性。 ★19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才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潮和社会制度在欧洲使用,意在表示用社会化来解决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 19世纪40年代,马、恩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社会主义”一词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人根据古汉语作的这样的翻译,然后传到中国。 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内容 ★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二是对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的向往、追求和主张; ★三是对变革资本主义的途径的探寻、设想和方案。 社会主义发展变迁的历程 ★社会主义的发端以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用了300多年的时间完成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 ★用了60多年的时间实现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用了30多年的时间从一国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兴起,标志着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向现代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转变。 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探索。 专题一: 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空想社会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 ★ 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 ★ 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一,十六和十七世纪的社会主义 莫尔 《乌托邦》 闵采尔 “千年太平王国” 康帕内拉 《太阳城》 温斯坦莱 《自由法》 莫尔的《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是16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1478年生于伦敦,他在大学时学过文学、哲学和法律。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过律师、国会议员、伦敦市代理执行官、下议院院长、大法官。后因拒绝参加承认国王为教会首领的宣誓而被投入监狱,1535年7月被处死。 莫尔的《乌托邦》 1516年,他发表《乌托邦》--《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私有制是劳动人民贫困和不幸的根源。 莫尔设想的乌托邦理想社会是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实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 闵采尔的“千年太平王国” 托马斯·闵采尔是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杰出领袖,1489年生,17岁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和神学,获得博士学位。深受人文主义和早期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影响。在1524年爆发的德国农民战争中,他成为公认的领袖。后来在战斗中牺牲。 天堂并非像教会宣传的那样在不可企及的彼岸,而应当在此生中寻找,在今世中建立;既然没有来世的天堂,当然也没有来世的地狱。地狱就在今世,这就是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现实尘世。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人。 他博览群书,研读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 《太阳城》首先揭露了现存制度的腐朽性 。“意大利好像一所培养罪恶的学校”,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罪恶都是由于财产私有。 “太阳城”里,私有制废除,生产和生活资料公有;生产由社会组织,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按需分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