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宏观经济核心问题:周期与增长 经济系 本讲主要内容 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 经济周期 如何分辨经济周期 周期的特征事实与重大历史事件 经济增长 增长的基本概念 增长的国际比较与特征事实 4.1 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 现代社会看待经济周期就像古代埃及人看待尼罗河洪水泛滥一样。这种现象间歇性发生,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它的根本原因还未被认清。 ——J.B. 克拉克,1898 一旦你开始考虑(经济增长),就很难再考虑其他事情了。 ——J.R.E. 卢卡斯 4.2 经济周期 如何分辨经济周期 年增长率法:以实际GDP年增长率均值为界划分扩张期和紧缩期。 线性拟合:假定潜在生产能力随时间变化有一个稳定的增长趋势,从总产出中减去这一“线性的时间趋势”,即得到周期波动成分。 用实际GDP减去拟合值得到的残差就是分离出来的周期因素。 非线性拟合:时间的二次项拟合。 经济周期特征事实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是产出、价格、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短期协同波动,包括衰退、收缩(萧条)、复苏和扩张(繁荣)四个阶段。 若某一经济变量变动方向与总产出一致、同涨同跌,称其为“顺周期波动”,反之则为“逆周期波动”。 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的扩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的交替称为古典周期。 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对水平,即增长率的扩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的交替称为现代经济周期。 4.2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特征事实 消费、投资顺周期波动,政府购买也有顺周期倾向。 投资的波动性远远大于消费 就业是顺周期的,失业是逆周期的。 货币供给是顺周期的,且是领先的。 通货膨胀(从而价格水平)和名义利率是顺周期的且滞后的。 真实利率是非周期性的。 真实工资只是轻微的顺周期的。 4.2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历史事件:滞胀与泡沫经济 历史事件:石油危机 自从1970年以来,美国经济中一些最大的经济波动源于中东的产油地区。原油是生产许多物品与劳务的关键投入,而且世界大部分石油来自几个中东国家。当某个事件(通常是源于政治)减少了来自这个地区的原油供给时,世界石油价格上升。美国生产汽油、轮胎和许多其他产品的企业会有成本增加。结果是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又引起滞胀。 第一起这种事件发生在70年代中期。有大量石油储藏的国家作为欧佩克成员走到了一起。欧佩克是一个卡特尔:一个企图阻止竞争并减少生产以提高价格的卖者集团。而且石油价格的确大幅度上升了。 在几年后几乎完全相同的事又发生了。在70年代末期,欧佩克国家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从1978年到1981年,石油价格翻了一番多,结果又是滞胀。第一次欧佩克事件之后通货膨胀已有一点平息,但现在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又上升到10%以上。但是,由于美联储不愿意抵消这种通货膨胀的大幅度上升,很快又是衰退。失业从1978年和1979年的6%左右在几年后上升到10%左右。 世界石油市场也可以是总供给有利移动的来源。1986年欧佩克成员之间爆发了争执,成员国违背限制石油生产的协议。在世界原油市场上,价格下降了一半左右。石油价格的这种下降减少了美国企业的成本,这又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结果,美国经济经历了滞胀的反面:产量迅速增长,失业减少,而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 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原因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