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智能:现状、任务、构架和统一--正本清源.docx

浅谈人工智能:现状、任务、构架和统一--正本清源.docx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人工智能:现状、任务、构架与统一 | 正本清源目录第一节? 现状评估:正视现实2第二节?? 未来目标: 一只乌鸦给我们的启示6第三节? ?历史时期:从“春秋五霸”到“战国六雄”9第四节 人工智能研究的认知构架:小数据、大任务范式15第五节 计算机视觉:从“深”到“暗” Dark, Beyond Deep17第六节 认知推理:走进内心世界28第七节 语言通讯:沟通的认知基础35第八节 博弈伦理:获取、共享人类的价值观43第九节 机器人学:构建大任务平台47第十节 机器学习:学习的极限和“停机问题”51?第一节? 现状评估:正视现实?人工智能的研究,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智能的机器,延伸和增强(augment)人类在改造自然、治理社会的各项任务中的能力和效率,最终实现一个人与机器和谐共生共存的社会。这里说的智能机器,可以是一个虚拟的或者物理的机器人。与人类几千年来创造出来的各种工具和机器不同的是,智能机器有自主的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和社会协作能力,符合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抛开科幻的空想,谈几个近期具体的应用。无人驾驶大家听了很多,先说说军用。军队里的一个班或者行动组,现在比如要七个人,将来可以减到五个人,另外两个用机器来替换。其次,机器人可以用在救灾和一些危险的场景,如核泄露现场,人不能进去,必须靠机器人。医用的例子很多:智能的假肢或外骨架(exoskeleton)与人脑和身体信号对接,增强人的行动控制能力,帮助残疾人更好生活。此外,还有就是家庭养老等服务机器人等。但是,这方面的进展很不尽人意。以前日本常常炫耀他们机器人能跳舞,中国有一次春节晚会也拿来表演了。那都是事先编写的程序,结果一个福岛核辐射事故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暴露了,发现他们的机器人一点招都没有。美国也派了机器人过去,同样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机器人进到灾难现场,背后拖一根长长的电缆,要供电和传数据,结果电缆就被缠住了,动弹不得。有一次,一位同事在餐桌上半开玩笑说,以现在的技术,要让一个机器人长时间像人一样处理问题,可能要自带两个微型的核电站,一个发电驱动机械和计算设备,另一个发电驱动冷却系统。顺便说一个,人脑的功耗大约是10-25瓦。?看到这里,有人要问了,教授说得不对,我们明明在网上看到美国机器人让人叹为观止的表现。比如,这一家波士顿动力学公司(Boston Dynamics)的演示,它们的机器人,怎么踢都踢不倒呢,或者踢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而且在野外丛林箭步如飞呢,还有几个负重的电驴、大狗也很酷。这家公司本来是由美国国防部支持开发出机器人来的,被谷歌收购之后、就不再承接国防项目。可是,谷歌发现除了烧钱,目前还找不到商业出路,最近一直待售之中。您会问,那谷歌不是很牛吗?DeepMind下围棋不是也一次次刺激中国人的神经吗?有一个逆天的机器人身体、一个逆天的机器人大脑,它们都在同一个公司内部,那为什么没有做出一个人工智能的产品呢?他们何尝不在夜以继日的奋战之中啊。人工智能炒作了这么长时间,您看看周围环境,您看到机器人走到大街上了?没有。您看到人工智能进入家庭了吗?其实还没有。您可能唯一直接领教过的是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训练出来的聊天机器人,你可能跟Ta聊过。用我老家湖北人的话,这就叫做“扯白”--- 东扯西拉、说白话。如果你没有被Ta气得背过气的话,要么您真的是闲得慌,要么是您真的有耐性。为了测试技术现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署2015年在洛杉矶郊区Pomona做了一个DARPA Robot Challenge(DRC),悬赏了两百万美金奖给竞赛的第一名。有很多队伍参加了这个竞赛,上图是韩国科技大学队赢了第一名,右边是他们的机器人在现场开门进去“救灾”。整个比赛场景设置的跟好莱坞片场一样,复制了三个赛场,全是冒烟的救灾场面。机器人自己开着一个车子过来,自己下车,开门,去拿工具,关阀门,在墙上开洞,最后过一个砖头做的障碍区,上楼梯等一系列动作。我当时带着学生在现场看,因为我们刚好有一个大的DARPA项目,项目主管是里面的裁判员。当时,我第一感觉还是很震撼的,感觉不错。后来发现内情,原来机器人所有的动作基本上是人在遥控的。每一步、每一个场景分别有一个界面,每个学生控制一个模块。感知、认知、动作都是人在指挥。就是说这个机器人其实并没有自己的感知、认知、思维推理、规划的能力。造成的结果是,你就可以看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说这个机器人去抓门把手的时候,因为它靠后台人的感知,误差一厘米,就没抓着;或者脚踩楼梯的时候差了一点点,它重心就失去了平衡,可是在后面控制的学生没有重力感知信号,一看失去平衡,他来不及反应了。你想想看,我们人踩滑了一下子能保持平衡,因为你整个人都在一起反应,可是那个学生只是远远地看着,他反应不过来,所以机器人就东倒西歪。?这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