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国历代服饰的演变看古代传世名画.doc
从中国历代服饰的演变看古代传世名画
中国自古便被称之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纵观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服装发展的历史,其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古典期:包扩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两宋,这个时期的服饰一直保持着风格的传承和缓慢的演化;第二个时期为服饰的变异期和突破期:包括元、明、清三朝,特别是清代,中华服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饰制度由于女真族的入关而遭到彻底改变;第三个时期是指满清灭亡民国建立至20世纪末的近现代服装:这个时期以剪去辨子、穿上中山装和改良后的旗袍等为时尚。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制度,新思想又一次带来了服饰的新变化。
由于时代的更迭,历代服饰的演化,在古代书画的鉴定当中,服饰便具有了指标性的意义,而掌握各个时代的服饰及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对古代书画的鉴定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尽管我们在古代书画的鉴定中有笔墨、建筑、比较分析、纸绢凌裱、印章、著录等多种鉴定方法,笔者今天在此都暂且不叙,只从魏晋至元明清的服饰演变、画风流派同时结合传世名画做一番比较和分析:
一、魏晋南北朝服饰的特点与绘画关系
魏晋南北朝,亦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封建割据加剧,战争连绵不断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十分剧烈,使得包括衣冠服饰在内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魏晋至隋的360余年间,有大小30多个王朝兴亡交替。是古代中国的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依北周旧制,按照周礼,帝王着冕服,上绣十二章,常服是龙袍;侍臣着朝服戴漆纱笼冠,七品以上官员内着单衣衬出半圆硬领,曲领,着官服,头戴笼冠。官员平时带平巾帻,上作菱角翘,下作尖锥状;一般来讲,冠是尊者所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魏晋南北朝也是胡汉服饰交融的时期,民间男子服饰更为丰富,除了裤褶、裤裆外,还有汉代末年保留下来的袍、短上襦、短裤、衫等样式。女子发式也非常丰富,蝉鬓、灵蛇髻、飞天髻、盘核髻流行在贵妇、侍女中间,其中飞天髻一直延续到明代,服饰为上襦下裙。
下面我们就以顾恺之(款)的《洛神赋》进行分析:
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是画家取材于三国曹植的《洛神赋》文意所绘。下图中共九人,曹植头戴远游冠,身着远游服,朱衣宽袍大袖,半圆曲领,脚踏赤舄,后面文武百官皆头戴平巾帻,外罩漆纱笼冠,半圆曲领,宽袍大袖,脚穿黑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期的贵族男子服装型制特点!
下面我们再以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为例进行分析:
上图女子头梳高发髻,上插步摇首饰,髻后留出一绺头发,上襦下裙,与服饰飘带相呼应,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此服饰也是符合魏晋南北朝妇女服饰型制的。
二、隋唐五代的服饰特点和绘画关系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而建立隋朝。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可惜的是隋朝只统治了37年就结束了。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建立了大唐王朝,这是一个长命的王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是中华民族最繁荣的一个时代,让后人无限景仰。隋唐时期,崇尚儒学,儒、道、佛教成为这一时期的核心思想。隋唐两代的服饰亦争奇斗艳,独领风骚, 此风一直延续到五代!
隋代服饰也依北周旧制,男子衣着内衣袖小,外衣袖大,外衣只做披风式加于身上;妇女则着大袖服,并与衣裳加披风式小袖衣,隋代官员着平巾幅袍股,髭须上作菱角翘,下作尖锥式。官服大袖长且及漆,四方巾,圆领衫子,红鞓带。五代时在圆领上加以衬领。妇女着小袖长裙,若着大袖服时,与上衣加披风式小袖衣,垂带过膝,衣带上束至胸前,发式三叠平云,通常不着冠帽。
隋代服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流传至唐和五代。唐代帝王服饰依隋制,分大裘冕、衮冕、元冕、鷩冕等。《新唐书-舆服志》规定:群臣官服分朝服、公服、常服、弁服、武弁服等。头戴进贤冠、法冠、平巾帻等。普通人士着襕衫,平民着“褐”;文人高士着“衫”;侍臣着“半臂”,即除去长袖;百姓着“袄”,即不及地的袍。后妃着袆衣、鞠衣、钿钗檀衣、命妇着翟衣、钿钗礼衣;女官着礼衣、公服、半袖裙襦;百姓着衫、袄、裙。到了中唐时士子戴幞头,垂脚。团领内衬中单,各色人等服饰皆有改变。坠马髻与垂练髻是唐代有封诰的妇女喜爱的发髻,簪花高髻与双环望仙髻,是盛唐标志性的女性发髻。抛家髻、盘桓髻,一为贵妇喜爱,一为普通百姓劳作方便,成为唐代的主流女性发髻。
下面我们就以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进行分析:
在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中之隋炀帝杨坚,身着冕服,通天冠的冕板上前后各十二冕旒,两侧垂天河带。着章服,中单曲领,可见日、月章,腰系大带,下为蔽膝,下裳可见赤舄。佩玉具剑。侍臣头戴漆纱笼冠,着绛袍,中单曲领,足着玄履,附合隋制。
了解唐代普通男子的衣着特点,我们以孙位的《高逸图》为例进行分析:
从左至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