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足特色抓产业 依托乡镇抓产业 结合创业抓产业
立足特色抓产业 依托乡镇抓产业 结合创业抓产业
余江加速由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
2 010年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双双位居全省第一
新春伊始,余江县工业经济捷报频传:总投资23亿元的博纳硅电子项目、中日合资同和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118%。近年来,余江县以产业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瞄准雕刻、眼镜、循环经济、微型元件这四大本地传统特色产业,狠抓特色产业、块状经济和创业经济,全力优化投资环境,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速由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2010年,余江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已达45%,二产提高了11.2个百分点,顺利实现了二产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
作为传统农业县,余江县在经济发展上没有明显的亮色,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刚刚过亿,列全省第87位;2007年为1.55亿元,列全省第88位,两年间不进反退了1位。如何通过加快发展来摆脱落后位置?2008年初,余江县新一任党政班子在反复分析县情、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工业强县”这一新的发展思路,把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抓工业、抓项目上来,形成了主攻工业的浓郁氛围和强大合力。针对余江县是全国闻名的“雕刻之乡”、“眼镜之乡”,雕刻、眼镜、微型元件和循环经济这四大传统产业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但多年以来一直是“小打小闹”这一现状,近年来,余江县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启动和鹰潭市建设世界铜都步伐的加快,因势利导,将四大传统特色产业确立为重点发展产业,举全县之力,强力扶持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服务环境,努力将原先以个体户分散经营为主的传统产业整合升级为带动能力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地方优势产业。同时该县充分发挥乡镇的传统产业优势,依托乡镇狠抓块状经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潢溪镇有上万人长期在外从事以废旧金属为主的废旧品回收业,县里因势利导,抢抓国家大力扶持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以保太集团为龙头,倾力在该镇打造循环经济基地示范园。锦江镇的微型元件是全国三大基地之一,县里以该镇为依托,着力打造规划面积1500亩的锦江微型元件产业园这一国家级创业基地,现已建成400亩,入园企业40余家。该县还以邓埠镇、中童镇为依托,分别设立了雕刻产业园和眼镜工业园。依托乡镇抓产业,使余江县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块状经济发展格局,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11个乡镇的财政收入全部突破1000万元,其中潢溪、邓埠两镇超过1亿元,中童镇达到2.02亿元。
在发展四大产业的过程中,余江县还注重结合创业抓产业,推动和形成创业经济,吸引在外经商人员回乡创业。该县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企业前来落户;另一方面结合全民创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吸引一大批在外地的本土能人返乡创业。“余江眼镜人”被评为全国十大劳务输出品牌,在外从业人员有近5万人;余江雕刻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雕”,在外从业人员也有数万人,其中大小老板有数千人。为吸引“余江眼镜人”和“余江雕刻人”返乡创业,县里通过设立了眼镜工业园、雕刻产业园,为返乡创业者搭建起创业平台。大批能人的返乡创业,既促进了该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又在全县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如今,该县园区面积在3年内扩大了一倍,形成了“四园两带”的工业布局。
为加快推进产业快速发展步伐,余江县专门成立四大产业建设指挥部,分别由一名县委常委担纲挂帅,并从各有关部门选调了一批精兵强将实行集中办公。该县明确产业建设指挥部的工作职责,规定在各个指挥部所辖范围内全权代表县委、县政府,全面负责产业推进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县里建立产业推进责任制和调度督查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进度,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并出台了引进工业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有关奖励办法,对有过之人“打板子”,给发展的有功之臣“奖银子”,并予以提拔重用,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投身产业发展主战场的热情和干劲。2010年6月,余江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县里咬定发展不放松,提出“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要求,各级干部一手抓抗洪救灾,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了大灾之年的产业大发展。到2010年,全县雕刻、眼镜、循环经济、微型元件四大特色产业共纳税6.897亿元,占全县比重达到76.6%。同时,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纳税多的龙头企业,其中建鑫铜业2010年实现税收达2.23亿元,保太集团实现税收达1.5亿元。
为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余江县大力创优服务环境,建立了“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新机制,并对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挂点服务制和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去年以来,该县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