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建筑的要素
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写出了系统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建筑十书》,首先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建筑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柱式 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它包括柱身的粗细、高低,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艺术形式。成熟的柱式,如希腊建筑的柱式,各部分的比例有一个大致的规定,特点十分鲜明。不同的柱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艺术风格。
多立克柱式 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公元前5世纪中叶达到成熟程度。它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柱础,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为柱径的4—6倍,柱身刻有一条条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条),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它的造型粗壮有力,给人以深厚刚毅的感觉,近乎男性人体的美。
爱奥尼柱式 也译作“伊奥尼亚柱式”。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成熟时期与多立克柱式大体相同。它的主要特征是有柱础,柱头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对涡卷,柱高与柱径的比例增大,柱身凹槽也增多,给人以柔美的感觉,近乎女性人体的美。
科林斯柱式 古希腊建筑的第三种柱式,是在爱奥尼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柱头上雕刻着毛茛叶,显得十分华丽,其他部分则与爱奥尼柱式相同。这种柱式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天坛建筑的艺术特色
天坛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声、力、美学原理的巧妙运用和精心设计上:
首先,是“亿兆景从”的天心石。站在圜丘坛上层中央的圆心石上发声说话,竟会从四面八方传来悦耳的回音,仿佛是要唤起人们意识上的一种神秘感觉,使人的整个心灵都沉浸在声响幻境中。这是因为圜丘坛圆心石的位置,正是圜丘坛的中心。石坛的周围砌有三重石栏,石坛以外设了两道逆墙。从圆心石上发出的声音传到四周的石栏和逆墙受阻以后,就同时从四周向圆心石折射回来。由于圜丘坛半径再折回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说话的人几乎无法辨出原音与回音,而且因为回声是从四面传来,声波震动较大,所以听起来既十分洪亮悦耳,又连续不断。这种声音折射,本是圆形建筑所形成的自然现象,但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看作是上天垂象,应在他“奉天承运”上面,还特别这它取个“天心石”和“亿兆景从石”的名字。意思是皇帝发出的命令,天下庶民都要绝对响应,否则就违背天心。这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编造出来的欺人之谈,但也看出中国古代的劳动者的独具匠心了。
其次,是奇趣盎然的回音壁。皇穹宇院落的四周为一道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的圆形围墙。墙身为一色淡灰城砖,磨砖对缝,光滑严密。墙顶为蓝色琉璃瓦盖项的券门三座,庄重典雅,工艺考究。若两人分别站在东西内墙根,一人靠墙向北小声说话。声音就会沿着墙壁传到另一端,好像打电话一样,对方听得一清二楚。由此又名“传声墙”。这里的奥妙是由于声波在圆形坚硬光滑墙面的内壁凹面体型内,产生沿墙传递的现象,声波只能沿着围墙碰撞向前连续反射而传播。所以,附在墙壁上说话,即使是轻声细语,对方也听得清楚,人们称之为回音壁。它已名列中国四大回声建筑之首。
再次,是“天闻若雷”的三音石。三音石就是皇穹宇殿前御路的第三块路面石。人站在第一块石板上拍手,可以听到一个回声,第二块石板上有二个回声,而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则可听到三个以上的回声,十分奇妙。这是因为声音的速度每秒340米,人耳仅能分辨间隔不小于十五分一秒的声音,因此声音的反射体(如墙面)距人不得近于11.3米,否则听不到回音。回音壁半径32米符合上述条件,且三音石恰是圆形墙面回音壁的圆心。这里发出的声音(拍手)向四方传播,同时以垂直墙面的方向传到回音壁,经墙面反射又沿半径方向聚回圆心(三音石)。于是听到第一个回音,声波继续向前传播到回音壁,又再次被反射回圆心......这样,人们就又听到三个或更多的回音。三音石的妙趣全在于它周围的建筑,而不是像封建统治阶级所谓的“人间偶语,天闻若雷”的强加附会。老百姓的一言一行都难逃天帝的明察,这无非是要人们向神仙、皇帝俯首贴耳、唯命是从而已。今天的“三音石”却给古老的天坛公园增添屯许多情趣,给游人带来了欢乐。
最后,是建筑形成的“天圆”与“地方”。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祭天地的天地坛的外围墙、内围墙,都是北面是圆形,东西两面往南伸展,到南面呈方形。天坛为明初的天地坛旧址,那时天地合祀,北圆南方正符合此说。嘉靖九年(1530年)后,天地分祀,北郊另建方泽祭地,方泽即为地坛,有“地方”之说,所以地坛呈方形。另建圜丘祭天,为圆形建筑,也符合“天圆之说”。甚至连贮藏神牌、神位的皇穹宇、祈年殿也建成圆形,这更表现出是如何追求“天圆”的说法了。圆形建筑在结构的计算、用料、施工等方面要比方形结构复杂的多。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们,不断突破这种困难,积累多年经验,在结构上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工艺规程。包括石材、砖瓦、木料的单独结构或联合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