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中国最后唐朝宫廷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抢救中国最后唐朝宫廷戏

抢救中国最后唐朝宫廷戏   高贵的“御戏”      谈起大弦戏的历史,戴建平神采飞扬。戴建平是大弦戏剧团的前任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是中国目前惟一能掌握“唐朝宫廷梨园音乐――唐宋大曲”的人。被专家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他说,大弦戏起源于唐朝宫廷梨园御戏,相传为唐玄宗所创,流传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比号称“戏曲之祖”的昆曲还要早四五百年。唐宋大曲、宫廷音乐、原始剧目、古代表演形式等,如今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   记者从河南省濮阳县大弦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上看到,唐宋时期大弦戏全部禁锢在皇宫高墙内,为皇室专用。自唐代始,每当一个朝代衰亡,便有一批宫廷乐师流向社会。唐朝衰亡后,宫廷梨园弟子纷纷迁往宋都开封。为纪念梨园的祖师爷唐玄宗,梨园弟子在朱仙镇建了一座庙宇,俗称“唐王庙”。直到解放前,开封朱仙镇的群众还敲锣打鼓迎接到那里去的濮阳大弦戏班社。大弦戏的演员到街上买东西格外便宜,有的甚至不收钱。   过去其他剧种的演员都称濮阳大弦戏演员为“师傅”,大弦戏演员是从不称其他剧种演员为师傅的。每当举行拜师收徒、起戏封箱、奖赏惩罚等重大活动时,演员必先拜“郎神”唐玄宗。人们尊大弦戏为戏剧之祖,“郎神”唐玄宗所创建的梨园戏为正宗。   在宋代,已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大弦戏模样,当时有不少文人雅士为大弦戏填词,流传至今的许多宋词都是当时的大弦戏唱词。元代时,大弦戏借鉴胡乐乐器唢呐,改制锡笛以代竹笛,加强了曲牌的表现力,并吸收了元杂剧的大量曲牌,逐渐趋于成熟。北宋末年,当时最大的大弦戏戏班――“公兴班”从宫廷走向民间,这便是濮阳大弦戏的前身。“公兴班”相传为唐玄宗钦封乐师的子孙所创,被称为正宗的宫廷大弦戏班。大弦戏乐曲文场抑扬顿挫、武场激越劲烈,素有“大弦戏过三天,小笛子还往耳朵里钻”的美誉。“公兴班”先后在濮阳、开封、漯河和山东菏泽等地表演,最后留在濮阳县,至今千年不散。   在戴建平看来,大弦戏是绝妙的艺术。他说,专家说中国古代音乐是无声的音乐,因为只知道名字没有听过声音,??唐宋大曲填补了中国古曲牌音乐断代的空白。   戴建平说,作为典型高雅音乐的唐宋大曲曲高和寡。为了生存,大弦戏从庙堂之调沦为俗曲小令。除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演唱过一次,从1952年到现在没有演奏过唐宋大曲了。      孤独的传人      一缕徐缓悠扬的锡笛声传来,细腻柔和,余韵悠长。画面上,身着红色宫廷服饰的演员正在演奏唐宋宫廷音乐。在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家属院的一间斗室里,62岁的戴建平重温行云流水般的曲调,感慨良多。这是2005年8月,濮阳县大弦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特地为大弦戏剧团演奏的唐宋大曲中的五大套曲录制的光碟。2007年初,濮阳县大弦戏上了全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戴建平说,过去的曲牌有2000多个,保留至今的有180多个,经常使用的有30多个。唐宋大曲是大弦戏中的精髓,曲调细腻高雅,旋律优美动听。而五大套曲又是唐宋大曲曲牌音乐的上乘之作,可用纯乐器演奏,也可歌舞乐混合演出,细吹细拉,缠绵悱恻。   一支大曲几句唱词,往往能演唱十几分钟,《步步娇》全曲六句词,竟能演唱13分钟。“七星北斗叩丹宸”中的“叩”字,行腔长达45拍。2008年2月28日,戴建平在北京参加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命名大会。专家这样评价他,戴建平对大弦戏的伴奏乐器样样精通,熟练掌握了前辈艺人传授的300多支曲牌,演奏起来得心应手,谙熟自由。他用简谱记谱法整理出了《大弦戏音乐集成》(上册)一书,为抢救和保护大弦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1958年,年仅10岁的戴建平师从古曲牌第六代传承人常增善,学习古曲牌。那时,大弦戏没有乐谱,靠口口相传,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他掌握了大弦戏的300多个古曲牌。他是第一个使用简谱记录古曲牌的人,并将大弦戏的190多个古曲牌汇编成书,使濒临灭绝的唐宋大曲等古代音乐得以传承。他还运用古曲牌,为40多部历史戏和现代戏设计了音乐唱腔。   戴建平根据大弦戏音乐创作的锡笛独奏《火龙阵、《黄河谣》在全国唢呐邀请赛上获得铜奖。锡笛乐器还深得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时乐蒙的赞扬,称之为全国罕见的民间音乐瑰宝。由戴建平设计的音乐唱腔《赵氏孤儿》、传授的唐宋大曲《海里花》等在2004年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中摘得5枚金牌和1枚银牌。他创作的《火龙阵》、《古澶新韵》在河南省第六、七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获银奖。      艰难的传承      萎缩的演出市场让濮阳县大弦戏剧团捉襟见肘。“大弦戏作为一个稀有的、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独特艺术价值的剧种,随时都有可能灭绝。”2004年7月2日,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在《濮阳县大弦戏剧团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