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汽车挥发性有机物采样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汽车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摘要] 车内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有车族们在车内度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汽车内空气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本文旨在研究汽车内空气污染物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来源、采样、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采样;对策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汽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表明,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达1 379.10万辆和1 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其中乘用车产销1 038.38万辆和1 033.13万辆,同比增长54.11%和52.93%;商用车产销340.72万辆和331.35万 辆,同比增长33.02%和28.39%。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增速在10%左右,有望达到1 500万辆。汽车产量的急剧增长,有车族们在车内度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汽车内空气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
1 汽车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特点及危害
1.1 汽车内空气污染物(VOC)的种类
汽车内空气污染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常温状态下容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按照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在被检车辆中共定性检测到的有机物达200多种,其中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在车内的检出率高达98%。
苯,致癌物。长期吸入较低浓度苯蒸汽可造成慢性中毒。高浓度苯对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出现震颤与痉挛。严重者可出现强直性、阵发性痉挛,致死原因多数为呼吸中枢麻痹。
甲醛,致癌物。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和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一。
甲苯,可疑致癌物。甲苯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长期接触有引起膀胱癌的可能。长期低浓度接触甲苯可致人的神经功能发生改变。当血液中甲苯浓度达到1 250 mg/m3时,接触者的短期记忆能力、注意力持久性以及感觉运动速度均显著降低。
二甲苯,可疑致癌物。吸入低浓度的二甲苯会对眼睛、皮肤、粘膜产生刺激作用,损害呼吸系统,并产生轻微的中枢神经毒性,表现出头痛、眼花等症状,有时还会引起胃肠不适等症状。眼睛接触二甲苯的蒸汽或液体会出现畏光、结膜发红、部分角膜和角膜上皮细胞脱落等刺激作用。
乙苯,可疑致癌物。吸入、食入或经皮肤吸收乙苯可引起中毒,出现头晕、咳嗽、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腹痛、视力模糊、肌肉抽搐或肢体痉挛等症状,很快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苯乙烯 ,致癌物。苯乙烯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
乙醛,可疑致癌物。低浓度的乙醛会引起眼、鼻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高浓度吸入尚有麻醉作用。表现有头痛、嗜睡、神志不清及支气管炎、肺水肿、腹泻、蛋白尿肝和心肌脂肪性变,可致死。
丙烯醛,可疑致癌物。
1.2 汽车内空气污染的特点
汽车内空气污染,与室内污染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也呈现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汽车是移动交通工具,与外界对流热交换量大,外界气候条件变化大,对温度等条件的控制难度加大。其次汽车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车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在高温下,车内零部件及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更易挥发出来。另外汽车内空间狭小,密闭性很强,在多数情况下门窗关闭,不利于有害气体的扩散,污染程度大。
1.3 汽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由于VOC具有毒性,当汽车内浓度超标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事实上,车内污染致人伤害案早有发生。2003年道奇车被诉车内有毒气体甲醛含量超标26倍,车主因“甲醛接触反应”产生脱发现象,最终法院以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车内空气标准为由判定败诉。2004年奥拓车被诉苯超标致人死亡案,最终法院以原告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其诉讼请求。除此之外,还有“XX疑致儿童白血病案”、“新XXX甲醛超标三倍”、“XX轿车六年后甲醛仍超标4.4倍”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管道防腐补口、保温施工记录.docx VIP
- 普外科疾病健康宣教知识讲座.pptx VIP
- 日本留考(EJU)日本语真题令和2年第2回日本语.pdf VIP
- 2024年仓库安全保卫管理制度(3篇) .pdf VIP
- VW-50097-孔隙率标准.pdf VIP
- 传递现象-Transport-phenomenon-Lesson-3---Calculus-for-Vectors-and-Tensors-in-Cartesian-Coordinates.ppt VIP
-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课件.ppt VIP
- 动火作业施工方案.docx VIP
- 工作计划表(工作进度表).xlsx VIP
- 网格员工作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