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实版《集结号》一位农民和一场73年前战争
现实版《集结号》一位农民和一场73年前的战争
邂逅南口战役
1994年,从单位下岗的杨国庆身患严重胸膜炎,此后一直在家养病。身体逐渐康复时,他住昌平开了一家熟食店,店里生意稍好了些,妻子就让他他安心养病,一切都由她来打理。那几年,杨国庆有了新的爱好――爬山和旅游。
2005年,杨国庆到位于昌平西郊的长峪城登山。他低着头在半山腰上走,无意中发现山梁上有一片接连在一起的、极为明显的人工壕沟。熟悉战争历史的杨国庆越看越觉得这些沟沟坎坎很像是工事,而海拔1400余米的山顶烽火台城墙上竟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弹孔。他觉得这不是演习,断定这个山梁上曾有过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
从山顶下来,杨国庆到山下的村子打听,得知这地方在1949年以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很激烈的战役。他跑到昌平区档案馆查资料得知,那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战役――爆发下1937年8月的南口战役,是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一场大规模阵地战。战线蔓延百余公里,汤恩伯率领的中国军队以伤亡33692人的巨大牺牲,坚守南口18天,战线都在海拔干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长达500余里……除了这短短2000字的文字资料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记载。
1963年出生在昌平西北下口村的杨国庆可以说是上生上长的昌平人。从小学到高中,喜欢历史尤其喜欢抗日战争历史的他,对发生在北京附近的所有大战役儿乎都能说得出来,而对南口战役却是一片空白。
翻完这些资料,杨国庆决心要去山里挖开那段尘封的历史。2006年,杨国庆投资数干元买了探测器、照相机、指南针,身穿迷彩服,背个双肩包,拎上军用水壶进了山。探测器发出声音,地下就挖出一个子弹壳,这让他很兴奋。接着探,接着挖,又陆续挖出了子弹壳、机关枪残骸。每件残品出土,杨国庆都要兴奋一阵。有一回,他终于挖出了一个大家伙,足足有六枚炸弹。
2007年,在杨国庆埋头挖掘一年之后,中国人民大学武星月教授编写的《南口战役》一书出版了。这本书的记载让那段历史清晰起来,也解答了杨国庆追寻一年多的种种疑惑。但是他的追寻并没有就此结束,寒来暑往,他挖出的那些物件,成麻袋地运往昌平区档案馆。杨国庆从一个普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变成了一个战争遗迹的探访者。他做着熟食店的甩手掌柜,专职战地考察勘探员。
为了收集更加翔实的资料,杨国庆挨家挨户地去敲山下村民的家门,找到了十几位亲历过那场战役的老人。在老人的讲述中,他得知当年中国军队以保家卫国的誓死决心,用步枪、手榴弹、大刀和敌人拼杀,战斗惊天动地。每次听老人讲故事,杨国庆都带着录音笔和纸笔,回到家认真写考察日记。杨国庆的行为感动着村民,一位80多岁的大爷送给他当年在山下捡来的日本钢盔,一位九旬老人送给他上一辈传下来的军用水壶……这些,都是和那场战争有关的记忆。而杨国庆总是心怀感激,给予物质的回报。
迟到的丰碑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8月8日爆发的南口战役,击毙击伤日军1.5万多人,使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开始破灭。1937年的《解放》周刊这样评价南口战役:“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凇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杨国庆始终认为南口战役的意义不逊于台儿庄战役,他做梦都想让这段血与火的记忆有个安身之地――建南口纪念馆。他怀着对70多年前的勇士们的无限崇敬和一种责任感,不停地上山挖掘、访寻、考察。2008年4月的一个下午,杨国庆在南口清理一段两米的战壕时,发现一个铁壶,旁边挨着一个搪瓷碗、筷子和水壶。这些都是士兵随身的东西,随后,他还找到几段脊椎骨。杨国庆说,那天他并没有像发掘其他残片那样兴奋。那天下午,他坐在阳光下静默很久。这片阵地,是一个团的坟墓。
2008年11月19日,雪后的山间冰寒刺骨,杨国庆还没有下山,怕妻子担心,他早上出门前撒了个谎,说今晚和朋友在郊外住宿。当他把帐篷搭起来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这个夜晚,他要独自一入夜宿当年的阵地――死人沟(曾发现很多抗日将士遗骨的山沟,当地人称之死人沟)。他在冰雪中的帐篷里静坐,入夜山风怒号,如同万马奔腾,刀枪齐鸣,直到凌晨方止。一片寂静,似乎战后余烟无声飘散中那种悲凉的静。这一夜,杨国庆仿佛亲历了那场战争,他在心里说:“我来陪你们一晚,这样我才更能知道我该做什么。”
每逢清明、春节,杨国庆都要来到山上,摆好祭品,对着阵地,对着大山深鞠三个躬,而后打开一瓶酒,轻轻洒在地上,低声说:“我来看你们了,晚辈给你们敬杯酒啊!”空旷的山上,这个中年汉子无语啜泣,泪流不止……
杨国庆建起了网上纪念馆。多年不曾写文弄字的他,一篇700字的博文六七个小时也写不完。
2009年8月8日,南口战役72周年。那一天,天色阴沉,山间浓雾弥漫,杨国庆在海拔1300米的黄花坡上为南口阵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