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铜钱浅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铜钱浅谈

白铜钱浅谈                                   近年来收集古钱币的人越来越多,也引起了一些人对古钱币的重新认识及研究,而白铜钱币因其特有的色泽与铸造工艺的精美,和数量相对的稀少而一直深受古钱爱好者的喜爱,现在在市场上新的古钱币类书籍不断涌现,但大多没有对“白铜“钱币这个概念提出较深刻的见解,使一些古钱币爱好者苦于对“白铜”钱币难以鉴别。在此,我将我集藏“白铜“钱币的认识观点和经验说出,希望与广大泉友更好的交流学习。   首先说到“白铜“钱币,顾名思义,指的是发白颜色的铜钱,质地当然还是铜的一种。在这里我们先看一段关于青铜合金成分的文章:   青铜通常是纯铜(cu)与锡(sn)的合金,称为锡青铜,与铅(pb)的合金,就是铅青铜。中国古代许多锡青铜中常会含有少量的铅,青铜作为一种合金,它与纯铜相比,它的优点是硬度高,熔点较低。金属光泽和抗腐蚀性能好,纯铜就是红铜,它的熔点是1084.5摄氏度。若加上15%的铅,熔点降到960摄氏度;若加25%的锡,熔点为810摄氏度。铅青铜熔点也低,然而加锡或加铅,其意义不仅在于降低熔点,更重要的是对合金的硬度有不同要求。加锡的合金有较高的硬度。铅不能熔解于铜内,只能在铜液中均匀地分布作滴状浮悬,加铅于铜,使铜液在灌铸时流畅性能好,在熔铸的过程中,铜锡都发生氧化,而锡氧化的尤其迅速,因此,冷却后的青铜其成分比例必与下料时不同。(摘自《中国青铜器》)   以上我们得知青铜合金成份的配比相当重要,由于在中国古代铜钱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且各朝都有一定的铸造量,有时在青铜合金成份的配比上难免有些误差,而这种误差则是形成“白铜“钱币的主要原因,也有一方面是人工故意所铸,早见《唐书-食货志》有隋未行五铢白钱的记载。“见‘现’用之钱,皆须和以锡镴”。隋开皇五年前后铸钱(公元585年),因大部分质地含有锡镴,故呈白色,所以,称之为五铢白钱,即我们今日所见隋“五”字交股曲笔五铢“白铜“钱币。   唐高祖李渊在隋义宁二年五月(公元618年)在长安称皇帝,建元武德,仍用隋五铢旧钱,武德四年七月,始废隋五铢钱,铸行新钱,命欧阳询制词并书,以“开通元宝”为文,在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并(今山西省太原市),幽(今北京市)、益(今四川省成都)诸州置监铸钱(今谓之“开元通宝”)。唐高祖初铸“开元通宝“钱工艺精美,且其中不乏白铜钱币(均色如白银,异常精美,图1-2),因其与隋五铢白钱年代相距甚近,可能受其影响铸白铜“开元通宝”。   唐“开元通宝”铜钱中较多见质地及表面颜色近灰白色的(图1-1),磨之则色浅黄,可能因唐高宗时天下盗铸渐多,用钱滥恶,铜质含铅较多所致,均不可以认同为“白铜”钱币,当属青铜中铅灰色者。   在历朝的“白铜“钱币中,当属北宋时期钱币中发现最多,北宋钱又以崇宁、政和、宣和年号钱中白铜钱最多,徽宗崇宁年间所铸“崇宁重宝”当五大钱中不乏色如银白者,且铸工精美(图3);“政和通宝”中白铜者皆较精美(图4)。而“宣和通宝”小平铜钱中无论版别和数量都可谓“白铜“钱之最(图5.图6),工艺精美皆似银钱,疑为当时特铸,而非无意所铸形成。北宋铜钱中也不乏表面泛铅灰色者(图9),其在打磨露出铜质后,在阳光下可见明显的泛黄色,而有些钱币表面始终有一层铅色物质,加热在700摄氐度以下,便可见铅滴状金属溢出表面,色泛浅黄,这些都算不上“白铜”钱币。   金朝兴宗完颜雍于大定十八年令工部、吏部监铸大定通宝,其钱字文、肉好,胜正隆之制,且多铜色白正之美品,深为钱币爱好者所喜爱,但其令代州立监所铸之大定通宝,斑驳黑涩,不可用,多铅黑色者,铜色磨之偏白,皆为当时所铸恶钱,不可同列白铜钱币之类。   明代,自洪武至隆庆二百余年间,历十二帝,其中仅六帝铸钱,铸数都有限,较少见白铜钱者。孝宗弘治十六年,始铸弘治通宝钱,原定每文重一钱。弘治十八年,改定钱重为每文一钱二分,铸钱成色为每用铜一斤加好锡一、二两。但改制之时,孝宗已卒,武宗已继位,次年即改元正德,故依制所铸的弘治通宝钱不多,但按一定比例加锡铸钱,却成为嘉靖,万历朝鼓铸铜钱的方法。故嘉靖、万历两朝所铸嘉靖通宝、万历通宝小平钱多铜色发铅白者(图7),尚有铜色较白正者较少见,在万历四年,改铸钱比例为黄铜与锡的比例为十五比一,用锡较前减少,鼓铸黄铜钱,才渐渐不见白铜者。   清朝从顺治初年以红铜七成,白铅(锌)三成搭配鼓铸黄铜钱开始,至清末共267年统治中,均少见白铜钱币,但由于当时各局不同程度的掺杂搭配铸钱原料,其中所铸钱币尚有少量铜色发白者,均较少见。(图8)   另清朝后期至民国期间,因受流通白银的影响,民间曾铸有一些铜色白正的厌胜钱,我们称之为白铜花钱。在清末民国流通使用的铜元中,也有色白如银的铜元,均较少见,深受藏家喜爱,集之不易。(图14)   在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