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叙事传统叙事方式延续和嬗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叙事传统叙事方式延续和嬗变

电视叙事传统叙事方式的延续和嬗变   【摘要】近年来,叙事类电视专题正异军突起,逐渐占了上风。同时,对叙事话语权的争夺,对传统叙事模式的继承和突破也正在考验着电视人,怎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电视叙事话语、电视叙事模式,对电视人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电视专题 叙事方式 电视叙事      “叙事”即讲故事。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叙事活动都是整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在传统的继承和在社会性格导引方面往往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试从电视视角切入,对传统叙事的延续和嬗变加以剖析。   一、一脉相承的叙事结构   1、从看图说话谈起   讲唱文学作为一种俚俗文化,源远流长。但有关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最早的见于唐?赵《因话录》卷四“有文淑秽僧者,公为聚众谈说,假托经纶,所言无非淫秽鄙亵之事。不逞之徒转相鼓扇扶树,愚夫冶妇乐闻其说,听者填咽寺舍……”这里所说的淫秽鄙亵之事大概是乡间闾里的杂事,由于它们源自于野老鄙夫,所以十分受欢迎。文淑僧可能是较早的说书人。也就是在唐代,出现了看图说唱的形式。据伯希和《敦煌石宝访书记》(《北京图书馆刊》九卷五号)载:“自画轴外,又有着色之画卷,余得其二,皆《地狱变相图》,其一尤真致可观……”另外,《昭君变文》(敦煌遗书)上卷最后也有“……莫怪适来频下泪,都为残云度西岭”的句末有一行。“上卷立铺毕,此入下文。”这里所说的“一铺”显然是指一轴画展开的动作,那么这两篇变文中所说的画卷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呢?再看同一时代的一首诗我们就明白了。“檀口解知千载事,清词勘叹九秋文, 翠眉频处楚边月,画卷展开塞外云”。吉老师的《看蜀女转〈昭君变〉诗》说明,讲唱艺人“蜀女”在讲唱的时候并非仅仅是用语言来传达信息,而是辅以画卷,边讲唱边指点画卷,从而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当然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欲说昭君敛翠蛾,清声委曲怨于歌,谁家年少春风里,抛与金钱唱好多。”①   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后世的讲唱文学逐渐与画卷分离,表现在文字上,变成仅有语言的话本,但这种声画合一的习惯???被听众所承袭,出现了“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等大量的俗语和“列位看官”等说书语。这表明对具体形象的追求仍是受众的欣赏习惯。以至于传说施耐庵作《水浒》时必先画108将图像再动笔,可见这种接受定势之深。   电视传入国内仅数十年的光景,但世风所及,其俗渐变,集体无意识已经逐渐融入电视叙事中。   2、且听下回评说――叙事悬念的设置   “回”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基本单位,一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相当于说书的一个书场。它一方面为读者(听众)留出一个可以歇息的物理时间,另一方面承起下文,使整个小说显得错落有致。值得注意的是,“回”的设置是精心的,往往在最精彩,最紧张的时候嘎然止住。如《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一节,林冲误入白虎堂,被高太尉抓获,“不因此等,有分教,大闹中原,纵横海内……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类似这样的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触目皆是,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叙事特点。作为面向大众的媒体,电视受此浸染最深,动辄十数集的电视剧自不必说,而时长仅有几十分钟的专题片也在袭用这种模式。如央视《社会经纬》2001年9月2日播出的专题片《无罪判决背后》,在用近十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个强奸案后,突然插入片花,紧接着是对下文内容作简短提示的短片:“情节恶劣但并不复杂的案子拖延了一年多,法院才予以受理,一审判决出人意料:三男无罪。欲知详情请继续收看……”。然后再接上前文继续叙述,其模式大致是:“正文+片花和短片+正文+片花和短片……”如此反复,在45分钟的节目中有三至四次之多。在这些专题片中,分隔成数段的正文叙述就恰似古代小说中的“回”。反复回环,使整个节目内容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和审美的张力。   如果我们稍加注意还会发现,近一段时期以来,《新闻调查》还出现了另一种叙事结构:“正文叙述+片花+正文叙述+片花……”的形式,富有视觉冲击力和厚重背景音乐的片花也常常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种模式也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的讲唱文学。   3、记者型主持人――说书人与叙事者的二元归一   在中国传统的讲唱文学作品中,说书人与叙事者不在一个叙事层次上的②。叙事者是作者在作品的心灵投影,他无处不在,以全知视角的方式俯瞰人物、叙述事件的过程。而说书人则是叙事者的一个物理表现的载体,是他的代言人,在一部讲唱文学作品中,叙事者可以而且只能有一个,说书人可以有无数个,如下图:   在讲唱文学中,一般的听众(读者)接触的只能是说书人,通过他的讲述或表演去感知故事。“而在这一特殊的叙事文体中,权威的叙述者要通过特殊的渠道,如画外音、在作品人物中寻找代言人等才能在叙事话语中露面......”③在电视剧中,这种权威的代言人比较容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