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晚会从“过年”到“跨年”嬗变
电视晚会从“过年”到“跨年”的嬗变
[摘要]从2005年底开始,国内省级卫视掀起了跨年晚会热潮。这一热潮以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为时代背景,以民族认同在新生代受众当中的缺失和媒体对认同的再造为社会背景,加之省级电视媒体对娱乐主义和市场逻辑的极端运用,对传统文化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进一步模糊了民族、文化认同。
[关键词]跨年晚会 认同 娱乐导向
岁末年初,一年一度的电视晚会旺季又华丽登台,跨年晚会、小年晚会和春节晚会、元宵晚会等各种演出绵延两个月之久。除了央视春晚外,跨年晚会也在近年渐成气候。从2005年末至今,经过五年的培育,这一形式迅速在全国迎来井喷。2010年末,16台跨年晚会争奇斗艳,其盛况直逼除夕夜的春晚。国内电视媒体的跨年热给我们留下诸多困惑,比如,电视媒体和年轻受众对“跨年”的追捧仅仅是娱乐主义的产物吗?抑或仅仅是地方挑战中央的媒介竞争的结果?跨年晚会在国内的井喷是否蕴含着比当年的“超女”更复杂的推动因素,表征着某种重大的社会变革?
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跨年热的时代背景
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跨年晚会的热潮既是传统节日、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化和全球化冲击的产物,又反过来加剧了现代化对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冲击。
“过年”源于人们在春节期间的节日活动,它以传统的农历计时为时间基础,以农耕文明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信仰为活动的内容。这些活动“由一系列模式和序列化的言语和行为组成……具有立体的特性(刚性),凝聚的(融合)和累赘的(重复)特征”。 进入现代社会后,由于农历历法退出了历史舞台,依托于农历的传统节日被边缘化。加之大众媒介的介入,“过年”发生了更彻底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起,央视春晚用媒介仪式代替了民众真实参与的年节活动。“传统家族仪式所连接的天、地、神、人的观念及其实质在现代社会中的衰落,它所留下的结构性空缺被电视予以填补,使得晚会成功地被嵌入到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中。”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与全球化变革加速,统一的现代计时方式将全世界不同民族和文化推??了同一个运行轨道。“跨年”活动(注:英语中没有专指“跨年”的指称,多使用“new year”代替,近年来随着新年倒计时活动的风行,也用“count down”来指代)依据公历为基础,比“过年”更具现代感,也更具全球化的特征。美国从1907年起举行水晶球新年倒计时活动,不但吸引了上百万人聚集时代广场,而且也吸引了NBC、ABC、FOX、CNN等多家广播电视机构现场直播,全球收视人群超过10亿人。跨年活动从美国扩散到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并将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国的港澳台地区纳入同庆的版图。活动形式大多包含巡游、烟花表演和新年倒计时等部分,虽然形式较为雷同,但部分保留了节日仪式的参与性、凝聚性和传承性的特征。
我国大陆地区对跨年活动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1949年,元旦节被确立为法定假日。2007年,元旦“小长假”成型,为大量的营销活动和文艺演出提供了机会,但各项活动的规模及影响仍然不能和春节期间相比。直到2005年底,电视媒体的深度介入才使局面骤变。2005年末,湖南卫视推出一台名为“快乐中国跨年演唱会”,第一次在国内响亮地提出了“跨年”这个概念,将“新年”重新包装。此后,“跨年”、“跨年活动”等称谓逐渐在国内各大媒体的话语体系中流行开来。随后兴起的跨年热潮将元旦前夜哄抬为一年中仅次于除夕夜的重要时刻,使跨年晚会取代了其他公共行为,成为公历新年到来时最主要的事件。省级电视媒体也借此自信地和西方国家、地区站在同一个时空下,为现代化进程的新开始而呐喊。
二、认同的缺失与重建――跨年热的社会基础
新生代受众普遍缺失的民族认同和整体高涨的明星崇拜为跨年晚会形成独特的内涵、形式与内容提供了社会基础;反过来,媒体的传播实践又加剧了民族认同进一步弱化,直至被明星的光辉所遮蔽。
民族认同是“对构成民族与众不同遗产的价值观、象征物、记忆、神话和传统模式持续复制和重新解释,以及对带着那种模式和遗产的其成分的个人身份的持续复制和重新解释”。进入现代社会后,民族认同日益模糊,并严重影响了新生代的群体的归属感和价值观。大众媒介跃居为建立认同感的有力工具,媒体对认同标准的选择甚至对受众造成直接的影响。“集体认同是建立在对记忆的(选择性)之上的,从而特定集团通过对共同历史的记忆来认识自我”。
2005年末,湖南卫视瞄准80后和90后观众,将跨年晚会与选秀节目捆绑开发。此后,众多卫视跟风,共同致力于为民族认同缺失的新生代受众打造专属于他们的新年盛会。然而电视媒体再造的认同并不以对民俗文化遗产的集体记忆为基础,而是以对快感的追逐甚至膜拜为核心,以此形成了全然不同于春晚等电视晚会的内涵。看似简单的“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