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短命健康潮流中国人爱概念
短命的健康潮流中国人爱概念
一个强大的商业推广背后,必然有一个貌似科学的成功概念支撑。在中国,关于健康的概念,大约每5年就会更新一次,每次都有一个或者一类新的保健产品崛起。再过5年,这些品牌往往销声匿迹,或者改头换面,重新来过。
红茶菌和打鸡血
文革时期,物质极其贫乏,一种神奇的饮品配方靠着口口相传流遍大江南北。红茶菌(又名海宝、胃宝)流行一时,其制作方法是,用茶水、白糖加上红茶菌种培养,能够让其自然长大。那时候,家家户户里备着这个神奇饮品,据说,这东西不仅有营养,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还能治疗胃病、心血管病、癌症等多种病症。中年人喝这东西,往往是为了养生:而小孩子喝这东西,是因为觉得很甜。
与红茶菌同时代的保健偏方还有打鸡血。这种保健术从1967年开始流行,其方法在今天看来简直让人毛骨悚然:抽取小公鸡的鸡血几十到一百毫升,经皮下注射进人体,每周一次。据说其流传的起点是,某国民党老军医被我公安机关抓获,献出这个“秘方”以求自保,他说台湾的蒋先生就靠这个秘方延年益寿。后来该秘方因为一张揭批反革命罪行的大字报而广为流传,民众遂起效仿。注射后的人通常会呈现脸色红润、全身燥热的症状。
关于打鸡血的功效,据说能防治包括半身不遂、脑中风、妇科病、阴道搔痒、不孕症、痔疮,乃至咳嗽感冒等症状。许多城市的县乡医院因此而突击买鸡,人民群众排队注射,造成小公鸡的高度紧俏和严重失血。作为中国30年来保健潮的始祖。茶菌和打鸡血,在特殊年代演绎了特殊的一幕。详情可参考姜昆在1980年创作的相声《红茶菌和打鸡血》。两者均在出现了人命案后,随着医生的严正警告而消亡。
口服液,80年代的智慧水
上世纪80年代,如果小学生成绩上不去怎么办?一定要买各种小玻璃管里装的神奇饮料。小玻璃管包装10支或者20支装一盒的保健饮料,成为家长望子成龙的寄托。在刚刚兴起的电视里,一个营养充足的白白胖胖小男孩,兴冲冲地跑回家:“妈妈,我考了100分。”然后,全家人托起一盒某某口服液,异口同声地说:“多亏有了它。”
小玻璃管里究竟装的啥,厂家说是高科技激活脑细胞的转移因子:熟知内情的人说,都是葡萄糖和一些微量元素。在家长眼里,比藿香正气水包装还小的玻璃管里,装的不是葡萄糖,是智慧水:而在商家眼里,小玻璃管里装的也不是葡萄糖,是液体黄金。以当时一个教师工资不过百十块钱的水准。这样一盒就花了其收入的1/3。
全中国人都缺钙
时光一转进入了90年代,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显露出来。子女回家给老年人带点啥好呢?如果是现在,许多人会脱口而出“脑白金”。但那时候,史玉柱还在珠海搞他的电子高科技,国人选择的是各种包装的钙片。
“中国人都缺钙。”
“美国人每天都固定吃钙片。”
于是,许多还在享受免费医疗的公务员,想办法从职工医院开大量的儿童钙和老年钙带回家,全家吃得不亦乐乎。这股补钙热一直持续到世纪末。在《大腕》中,傅彪掏出一盒钙片,抓着大导演泰勒的遗体痛哭道:“就差一步!我们中国演艺界已经集体补过钙了。泰勒,没来得及为你们美国演艺界补钙。”
关于补钙,许多专家指出。如果成年人养成了定期服用钙片的习惯,最终会造成难以吸收食物中的钙,从而造成新的缺钙。美国人也不是人人都在睡觉前吃钙片,人家吃的,不是安眠药就是维生素。
男补肾女补血大家都补胃
“中年人的胃需要调理。”――三株口服液出现了。
“女人,总有那么几天。”――补血口服液出现了。
“他好你也好。”――汇仁肾宝流行了。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对中年人的自我发现和养护,成为保健品的一个热点。女人需要排毒养颜补血,男人需要补肾生精,一个又一个保健品帝国出现了。这其中,最辉煌的当属三株集团,最高年产值达到80亿元,全中国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三株的销售队伍。然而,这样的一个巨人也难免陷入保健品“各领风骚两三年”的怪圈。1996年,是三株最辉煌的时候,一位常德老工人在喝了8瓶三株口服液后去世,医生诊断死因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此后,关于三株过度渲染其功效、虚假宣传等负面新闻突然集中起来,三株就这样轰然倒塌。此后,国家严厉整顿保健品市场,将保健品与药品严格区分开来,对其过度宣传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但保健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吸金场,它依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也带来各种稀奇古怪的理念。
收礼只收脑白金
吴炳新倒下去,史玉柱站起来。90年代后期,因为巨人大厦拖累破产的史玉柱,开始隐姓埋名做保健品。他开创了保健品的一个新时代。一个不宣传功效,就靠大量的广告推广的先河。脑白金那对老夫妻在舞台上蹦蹦跳跳10年,今天的许多中国人见到那个广告就头疼,但问题是,这就是最好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