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发新闻对记者心理影响及调适
突发新闻对记者的心理影响及调适
[摘要]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不可预测且具影响力的突发新闻事件,往往会对记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汶川地震等特大灾害事件后,到一线采访的记者群体的心理状况得到了关注,但在国内媒体中日常跑突发新闻的记者群体仍没有引起或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突发新闻对记者心理的影响有什么表现、心理压力源以及心理调适措施,希望能对长期坚守突发新闻岗位的记者及媒体单位提供帮助。
[关键词]突发新闻 记者心理 压力源 调适
突发新闻是指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是新闻编辑在组织报道的前期无法预测的一类新闻事件,它包括一些自然或人为的事故、灾难等。这类事件的发生由于其不可预见性,往往具有轰动效应,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波及面也较广。突发事件报道因而成为衡量一个媒体报道水平的重要指标。(方洁,2008)
日常??发新闻中,通常涉及到交通事故、家庭悲剧等具负面性特征的事件,记者需要深入现场,了解整个事件,才能作出客观报道。这个过程必然会对记者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在新闻与心理跨领域的研究中,仍以受众心理为主,而作为同时担任受传者和传播者两种角色的突发新闻记者,其工作特点、自身压力、媒体组织及环境等,都无不时刻地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而国内对采写突发新闻的记者进行心理疏导或心理培训的媒体组织或机构仍为极少数。
一、日常突发新闻报道对记者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
新闻工作既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职业,也是高风险、低寿命的职业。新闻记者职业被排在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据欧盟有关机构调查表明,近半的专业记者患有紧张症和周期性疲劳症,1/4的记者每天需要服用兴奋或镇静剂才能进入工作状态。(余志海,2006)
Castle等人指出,曾接触过创伤情境的记者会有创伤后压力紊乱的风险,而突发新闻记者面对创伤情境的频次远比其他新闻类别的记者要多。许多记者工作在紧张的创伤环境中。当他们与幸存者接触,或身处没有幸存者的创伤环境中,就会存在发展创伤后压力紊乱的潜在风险或者相关症状。创伤后压力紊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什么标准来定义事件的发生。由美国精神科医师协会出版的DSM-IV情绪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把创伤性经验作为目前诊断的首要准则。其他典型的症状包括侵入性记忆、恶梦,以及想起创伤情境时所感觉到的重温心理和生理的愁苦。睡眠障碍、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度警觉或惊吓反应也是典型症状。(Breslau,2002)
记者在工作中与死亡、暴力和悲剧很接近。Nnewman等人对曾报道过痛苦、死亡和伤者的摄影记者中存在创伤的情况做过调查。在他们的样本中,98.4%的记者表示身处在至少一种创伤性事件中,6%的样本被诊断出创伤后压力紊乱。大部分被试者表示暴露在创伤性事件中,如拍摄车祸、火灾和谋杀事件。
据《新闻记者》披露,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中,已死亡的在职职工平均年龄仅为45.7岁,其中患癌症致死的比例高达72.7%。据中新北京网2005年1月17日报道,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一项针对北京1182名记者的身体状况调查结果称,身体完全健康的仅28人,占参与体检人数的2.37%。体检机构负责人表示,记者群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亚健康人群。1994年至1997年,北京、广州、上海、长沙相继发生四起“人生热线”类节目主持人因心理疾病导致自杀的事件。(余志海,2006)
二、采写突发新闻的记者心理压力源
采写突发新闻的记者除了具有一般记者的共性,还因新闻本身客观因素所要求的快速适应陌生环境、面对及承受情境中巨大刺激冲击、应对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克服被部分采访对象拒绝而使采访受阻的困难、持续留守岗位奋战等等,承受更多的心理紧张和压力,从而威胁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我们可以从个体及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1.个体因素。
大部分采写突发新闻的记者处于待命状态,突发事件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预知,他们随时都要奔赴新闻现场,因此,心理并不能彻底放松。第二,在现实生活中,抢新闻、争头条、抢独家是所有媒体单位的要求,而且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也会屡屡碰到受责怪、恫吓、威胁以及打官司的情况,还有一些记者因工作无暇照顾家庭而遭遇家庭或情感危机。持续状态下,这种长期关注他人和社会而缺乏关心自己的“心理输出”,会引起记者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此外,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压力会有不同的感受。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以压力为因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教育背景、婚姻状况、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资、职业类别、目前所在的媒体机构、所在媒体的规模、与所在媒体的关系、所在地区为自变量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从事新闻工作年资”这一自变量的回归系数T检验水平是显著的,即新闻工作者工作年资不同对压力的感受水平有着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瞿小松从大山走出音乐行者.doc
- 瞿秋白、吴玉章与汉语拼音制定.doc
- 瞿秋白与《多余话》.doc
- 瞿秋白与一位土家族女子婚恋.doc
- 瞿秋白与南粤不解之情.doc
- 瞿秋白与鲁迅患难之交.doc
- 瞿秋白对中国留苏学生教育中存在问题质疑及其影响.doc
- 矛盾“击鼓传花”官场表现.doc
- 矛盾体系下贵族领地.doc
- 知名商品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oc
- 四川省彭州中学2026届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 江苏省阜宁中学2026届语文高三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浙江省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6届英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湖北省华中师大附中2026届英语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2026届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 2026届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民族中学英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doc
- 2026届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英语高三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6届英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2026届云南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 译林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8《Grammar》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