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 影响中国社会“第五种权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民 影响中国社会“第五种权力”

网民 影响中国社会的“第五种权力”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知道,谁是中国的第一个网民。   我们只知道,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普通百姓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网民,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诞生。今天,他们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互联网不仅仅是他们获得无所不包的信息的通道,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正在通过这个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言论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立场,行使这个社会的“第五种权力”。      “我为伊狂”――与市长面对面      “我为伊狂”便是网民中的一名代表。他本名呙中校,1975年出生于湖北石首,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武汉一家证券公司工作,1999年来到深圳。   到深圳的三年中,呙中校先后换过五六次工作。在深圳漂来漂去的日子,一方面让???感到了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使他加深了对深圳的认识;而他武汉大学经济专业本科学历的背景,又使得他能够在一定的理论框架里对问题作出理性的梳理。那些日子,呙中校天天泡在各种报刊资料中,每天写一千多字,两年下来写了近百万字的内容。    2002年11月,呙中校写出了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文章批评深圳的竞争优势正逐渐失去,许多大公司在迁离深圳,提出了“深圳是一个正被抛弃的城市”的命题。一万多字的长文,字里行间忧时伤怀,举证分析切中肯綮:“特区光环笼罩下的深圳踌躇满志,但拔剑四顾却一脸茫然:何去何从?”   帖子《深圳,你被谁抛弃?》在人民网强国论坛首发,随后被著名的《南方都市报》转载,“深圳热线”也以专题形式推出讨论。短短数天,点击率直逼数万。在此后的两个月内,随着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该文引起全国上百万网民参与讨论。   而网下,文章在深圳也引起强烈反响。次年初,在深圳市委扩大会议上,当时的深圳市长称,全市一千五百名科级以上官员中,有九成官员表示已看过此文。他说:“文章上网第二天我就看见了,下载下来看了两三遍,很有感触!”深圳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则表示:“读后感慨万千,一夜未眠。”   不久,在《南方都市报》的努力之下,深圳市长与呙中校在广州见面,并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平等对话。   这次对话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网论坛称,“‘我为伊狂’现象是开创政治新纪元的分水岭”。《南方都市报》在对话次日刊发了“一场注定要写入深圳历史的对话”的社论。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则认为,“这个事情在中国内地应该算是破天荒”。   这篇不失偏激但激情万丈的万言长文,让无数人记住了“我为伊狂”――呙中校。他的行动被冠上“以民间的声音影响政府的决策”这样一种符号的意义。   2004年底,呙中校被引进至香港《亚洲周刊》工作,负责编辑财经内容,偶尔也客串记者,写一些财经评论。      “屠夫”的千里之旅      “超级低俗屠夫”吴淦,则因以网民的身份“千里奔袭”邓玉娇案事发地而骤然成名。在网民眼里,他是一个行动者;而在邓玉娇事件发生的地方,他是一名让众官员头疼不已的“危机制造者”。   “超级低俗屠夫”并不是吴淦最早的网名。在这之前,他曾使用过“追风的土匪”、“误入尘网”等文绉绉的网名,但为了嘲讽那些在网上“理论太多,行动太少”的所谓精英,他最终选择了这个充满草根气息的网名。   在轰动全国的邓玉娇事件中,“屠夫”吴淦以网友的名义横空出世,却用真实身份前往邓玉娇案事发地巴东。这次“千里奔袭”让他骤然成名,也让当地官员头疼不已。   吴淦自称“出身市井,黑白两道都认识”,身材壮硕,言语粗暴,“曾经整天到娱乐场所撒钱”。在他的三个博客和凯迪“猫眼论坛”的帖子里,粗俗的字眼随处可见,他本人却似乎颇以为荣。   “超级低俗屠夫”自己介绍,他1973年生,福建人。初中肄业,十七岁就在厦门一个边防站当了兵,两年后转业回地方,一边在机场安检处工作,一边做着生意。   邓玉娇刺死官员的事件发生后不久,吴淦宣布要用行动“帮助这个用修脚刀捍卫尊严的姐妹”。他公开前往湖北巴东,不但帮邓玉娇母女请了律师,还成为第一个进入医院见到邓玉娇本人的网友。   他在网上独家公布事态的最新进展,无数网民认识了他。网友们通过他的帖子、博客越来越多地了解着事件的真相,也通过对他的帖子的评论,发表着对事件的看法。   “屠夫”的行动和无数网友的言论,让当地官场着实感受到了一场来自网络的舆论风暴。当地一度“风声鹤唳”。湖北省公安厅调查组进入巴东,巴东籍副县级官员皆赶回县城,公安部也派员前来督察……   事件的过程中,“屠夫”受到了很多攻击,也顶着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他集资问题的质疑最为集中。   2009年5月14日下午,“屠夫”公布了自己接收捐款的账号,随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