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词语札记三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潜夫论》词语札记三则

《潜夫论》词语札记三则-汉语言文学 《潜夫论》词语札记三则 赵 青 摘 要:清人汪继培笺,今人彭铎校正的《潜夫论笺校正》是《潜夫论》的较好注本。文章是笔者阅读《潜夫论笺校正》时的札记,随文记录,略加考释,祈求方家指正。 关键词 :《潜夫论》 词语考释 《潜夫论》是东汉后期著名思想家王符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共十卷三十六篇,多为讨论治国安邦之策、指陈时政得失的政论文章。清代汪继培为之作笺(以下简称汪笺),今人彭铎进一步补充阐释(以下简称彭校),汇成《潜夫论笺校正》一书,此书是王符《潜夫论》较好的注本,“考证翔实、严谨, 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使原本较多缺疑的《潜夫论》已几成完璧”①。笔者粗读此书,考辨了几条词语,对汪笺及彭校提出了一点己见。 【即】 《卜列》:“夫鱼处水而生,鸟据巢而卵,即[1]不推其本祖,谐音而可,即[2]呼鸟为鱼,可内之水乎?” “即[1]”汪笺:“即”字疑衍,盖“卵”之驳文。彭校:“即”犹“若”也。训见《经传释词》卷八。汪以为衍文,非。“即[2]”彭校:“即”与“则”同。 今按:“即[1]”,彭铎以为“即[1]”不可妄删,用法犹“若”,可从。汪继培不明虚词“即”的用法,遂臆以为衍字,非。“即”可作假设连词,相当于“若”。例如: (1)即不忍其觳觫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也?(《孟子?梁惠王上》) “即[2]”,汪笺无注,彭校认为相当于承接连词“则”,此说可商。若“即[2]”释为“则”,那么此句大意为:“假若不推究它们本来的祖先,辨别声音也可以(判断它们到底是什么动物),就把鸟称作鱼,可以把鸟放到水中吗?”于文义不畅。细玩“即[2]”出现的语境,依据上下文语义,“即[2]”应相当于让步连词“纵使”“即使”“纵然”,它用在让步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和让步。《助字辨略?卷五》:“即,假设之辞,犹言纵令也。” 比《潜夫论》早见或晚出的的文献中均可见“即”作让步连词的用例。例如: (2)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史记?信陵君列传 》) (3)命即无奈何,心可使泰然。(《白居易集?咏怀 》) 根据以上释义,原句的大意可理解为:“鱼处在水中才能成活,鸟占据巢中才能产卵,假若不推究它们本来的祖先,辨别声音也可以(判断它们到底是哪一种动物),纵然把鸟称作鱼,可以把鸟放在水中吗?”较之他说,“即[2]”用作让步连词“纵使”“纵然”于文义最安。彭说显系不审文义和不明虚词“即”的用法所致。 【一门】 《述赦》:“轻薄恶子,不道凶民,思彼奸邪,起作盗贼,以财色杀人父母,戮人之子,灭人之门,取人之贿,及贪残不轨,凶恶弊吏,掠杀不辜,侵冤小民,皆望圣帝当为诛治恶冤,以解蓄怨。反一门赦之,令恶人高会而夸诧……” 今按:“一门”汪继培、彭铎均无注释。《潜夫论》中“一门”共出现四次,三次均为“一家”之义。《潜夫论·忠贵》:“是故媚子以贼其躯者,非一门也,骄臣用灭其家者,非一世也。”《潜夫论·考绩》:“父子兄弟,一门之计,犹有若此,则又况乎群臣总猥治公事者哉?”《潜夫论·务本》:“今民去农桒,赴游业,披采众利,聚之一门,虽于私家有富,然公计愈贫矣。”上述用例中,“一门”分别作谓语、定语和补语,义为“一个家族”“全家”。 “一门赦之”的主语是“圣帝”,谓语是“赦”,“之”作“赦”的宾语。既然代词“之”指代“赦”的对象,那么“一门”只能作谓语“赦”的状语,表示一定的范围。若认为此“一门”仍为“家族”之义,“一门赦之”即可理解为“(圣帝)反而一家子赦免了他们”,于文义未安。因此,笔者以为此“一门”之义与上述三例中的“一门”不同。 “一门”《汉语大词典》未收,而《汉语方言大词典》则有收录:“一门,副,都;一直。官话。陈纪滢《荻村传》:你们怎能一门怪我?”此“一门”是范围副词。山西怀仁方言中的“一门”也有类似用法,词义略等于“全部”。例如“这些剩菜剩饭,留到明天就坏了,可惜了[liau52]的,我一门吃了它哇。”可见,“一门”的词义由实逐渐变虚,它先表示实在的意义“一个家族、一家”,后来引申虚化出范围副词的用法,不仅表示实义,而且表示空灵的语法意义。“一门赦之”中的“一门”即为范围副词,义为“全部”。这说明,“一门”的虚化,至迟在东汉末已经完成。 另外,“一门赦之”中的“一门”与“满门抄斩”中的“满门”含义和用法不同,“一门赦之”为偏正结构,义为“全部赦免了他们”,“一门”作状语;“满门抄斩”为主谓结构,为“全家被杀”之义,“满门”作主语。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一门赦之”中的“一门”非“一个家族”“全家”之义,而是范围副词。 【诬】 《考绩》:“夫剑不试则利钝闇,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 汪笺:《韩非子?显学篇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