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人口流动 * * 知识回顾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出生率高 自然增长快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实行计 划生育 鼓励生育 推迟退休 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一、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1、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区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迁移的特点 A、空间位移(行政区变化) C、时间限度(较长,大约1年以上) B、定居地的变更 (国际和国内) A A2 A1 B B1 C C1 C2 A1→B1属于人口迁移 A1→A2不是人口迁移 判断A1到B1和A1到A2是否是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异同 ? ?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差异 时间限度 户籍变化 联系 永久性或长期性 临时或短期 不变更户籍 变更户籍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2、人口流动 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 非洲黑奴迁移线路 欧洲殖民者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线路 二、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 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线路图 跨国劳务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 灾害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引起的难民 二战后 原因: ② 新兴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特点: 永久性移民比例明显减少 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 路线: 亚,非,拉 北美,欧洲,大洋洲 ① 政治版图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1.强度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2.影响 增强社会活力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等造成压力 3.分类 国内人口流动 主要为外籍劳工 国际人口流动 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困国家流向富裕国家,由人口稠密的国家流向人口较为稀疏的国家 影响: 对迁入地 利:弥补劳动力不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节省教育和培训费用 弊:易引起种族纠纷,导致排外情绪 对迁出地 利:减轻本国人口压力 弊: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外流 阅读知识窗回答: 外籍劳工流动的总趋势: 我国的民工流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影响 主要原因 主要目的 主要方式 主要迁入地 主要迁出地 总特点 方向 日趋活跃,数量逐年增加 流动规模 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 广东、上海、北京等 自发流动 务工和经商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政策 提供大量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供需矛盾 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为城乡思想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引发社会问题 。 及时训练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KM以上 C 2.以下的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人去美国旅游 B、某人去美国讲学 C、某人去美国留学 D、某人侨迁新居 C 3.从迁移方向来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发达国家的主要类型是( ) A. 由城市到农村 B. 由农村到城市 C. 由城市到城市 D. 由农村到农村 B A 4、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家从甲县搬到乙县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5、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 哪些是国际迁移( )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BCD AB CD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