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特点一:丰富的情感 相应策略:融入这一段情
儿童诗那短短的诗句中,流淌着一条情感的河流。这河流,从诗题处就起“源”,到结句还未断流。这就使得教师在儿童诗的教学中,从开口说第一句话起,就要用不同的手段,不停地激情、聚情、传情,带着学生融入课文,透过一词一句,理解文字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长在绿叶中,五颜六色它最美。猜猜是什么?
生:是鲜花。
(多媒体出示漫山遍野的鲜花画面)
师:你们觉得鲜花怎么样?
生:鲜花很美丽。
师:是呀!这些花儿呀,虽然很小,有的还叫不出名字,可它们同样快乐地绽放着,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来,举起手,让我们带着感激写好它们,(板书:鲜花)读好它们。
生:(读) 鲜花 一朵鲜花 一朵朵鲜花 鲜花朵朵
【解析一】一词一句总关情
儿童诗的情感,蕴藏在文字的背后。学生只有通过与文本对话才能感受、体验。片段一中的“鲜花”一词,由于教学时补充了画面,给予了赞美,学生就领略了鲜花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作者对鲜花的喜爱之情;片段二,“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的话语中,作者要表述的喜欢之情因意境的广阔而更加深远,学生惟有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诵读中,才能有独特的、丰富的感受。
特点二:悠远的意境 相应策略:巧补那一片“白”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觉亲。”儿童诗的创作同样源于生活,作者在此时被此景所触发而生的情,融成笔端简单的几句诗,其思维的跳跃往往较大,相应的留白较多,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读者唯有入其境,才能领其情。这些特点值得教者认真思索,真切把握,否则处理时易陷入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化圈圈之中。加上低年级学生理解时往往只能就字论字,就句读句,难以从整体加以把握。这就更需要教师善于捕捉诗中空白,作层层铺展,为学生搭建“入境”的阶梯,让学生一边走进文本,一边获得体验。但走进文本后,还要跳出文本,进行基于个体体验基础上的个性的升华与张扬,即发学生“自己之声”。
上述片段二的教学设计中,如果说,那一幅幅美伦美奂的图片,辅以优美的音乐,是为了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多样化、立体化,是为了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贴在一块,是为了“化我为他”---即“入境”,那么,接下来“你想说什么、做什么”的教学过程,就是“出境”的过程,就是学生回归“自我”的过程,也是学生抒发独特体验,展示个性的过程。学生在诗的空白处以想象力为翼,驰骋了一个来回,但绝非“空手而回”:从学生精彩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童心的真、童心的纯;从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中,领略到每一个“哈姆雷特”的不同风采。
对这一片“白”,我采取了两种方式来补:
一是学生接受式补白,即画面的展示及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以听和看的方式来丰富意像。
二是学生主动式补白,通过学生想想、说说来完成。
这样,我与学生一起,在诗的空白处,补进了“画面、音乐、想象”,补出了情景交融的教学意境,也补出了学生对诗句的不同体验。
特点三:凝练的语言 相应策略:精练某几个“点”
1.朗读点:
诗是美的载体。诗的语言在排列形式上的美,音韵节奏上的美,创设意境上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还有儿童诗独特的质朴美和稚拙美,要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本课教学中,读的训练历经如下过程: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整体入手,初步感知——三读,品词析句,丰富情感——四读,配乐诵读,升华情感。这样,学生读诗的过程就成了发现美、捕捉美、展现美、享受美的过程。
2.积累点:
诗歌讲究惜字如金,儿童诗凝练的语言,使得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字词教学好像被架空,似乎找不到一个支点。但低年级语文课的使命,又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让学生去感悟那些尽管付出努力都不一定就能悟透的人文性”,更应该“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几乎人人经过努力都能把握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即工具性)”。如何保证语言文字的有机训练,又不生出旁支末节,以保证诗歌学习的连贯性呢?我在本课教学的导入处打下一个积累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见片段一)
这个片段的词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通过画面再现,指导学生读出形、读出感觉,为后面的句子朗读打下基础。之后进行的词串教学,旨在通过一词带多词的形式,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在这“读读、比比、想想、记记”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分清了词义,积累的过程就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读读背背。
3.发展点:
【片断二】
师:数不清的鲜花,我们喜欢;数不清的星星,我们也喜欢。世界就是这样,美好的事物多得数不清。请大家回忆一下,春天里,哪些美好的事物数不胜数?夏天呢?秋天和冬天呢?
生:春天的小草数不清。
夏天的荷花数不清。
秋天的落叶数不清。
冬天的雪花数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