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常见的原因及处理
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常见的原因及处理
【关键词】 PICC,早产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因为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术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 [1] 。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常合并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补液和应用刺激性药物,反复静脉穿刺有可能引起缺氧、体温不恒定或感染等 [2] 。我院从2003年开始将PICC应用于临床,现将PICC在早产儿应用中出现的常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例,男5例,女2例;入院体质量1.09~2.30kg,平均1.61kg;胎龄28 -2 ~34周,平均31 -1 周;出生时间5min~1d,其中出生1h内4例,1h~1d3例。入院时诊断为早产儿6例,早产小于胎龄儿1例,合并RDS5例,重度窒息1例,轻度窒息3例,低体温2例,顽固性低血糖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先天性脑发育不良1例。住院天数15~58d,平均34.75d,除先天性脑发育不良1例未愈外,余均痊愈或好转出院。
2 讨 论
2.1 PICC相关资料
本组7例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1.9Fr导管,右贵要静脉置管4例,左贵要静脉置管2例,右肘正中静脉置管1例,置管后均经X线定位,上腔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3例,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1例,导管留置时间2~15d,平均10.2d。拔管原因:完成治疗计划拔管1例,上臂围增粗3例,静脉炎5例,导管阻塞1例,外接口处导管断裂1例,置管时送管困难2例,拔管困难1例,余6例均顺利拔管,拔管后导管培养均为阴性。2.2 常见的原因及处理
2.2.1 静脉炎
静脉炎在PICC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根据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 [3] 。原因有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选择导管的材料过硬,刺激性药物,不合理的稀释,快速输注,留置时间,未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穿刺时污染导管,敷料护理不良,反复静脉穿刺等。预防:提高穿刺技巧,争取一次成功,选择合适的型号,避免直接触碰导管,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合理的药物稀释,严格无菌操作。正确的敷料更换:3d内每天更换1次,以后每周更换2~3次,如发现敷料污染、潮湿、脱落而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 [4] 。每天要测量双侧上臂围,测量方法:将手臂外展90°,位于臂与肘之间的部位进行测量。如果周长增加2cm或以上,这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要及时处理。处理:予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热敷,应用抗生素,拔管后做导管培养。据报道PICC静脉炎的发生以早期的机械性静脉炎为主 [5] ,本组2例静脉炎发生在第2d和第10d,局部皮肤均出现红、肿,其中1例局部皮肤有少量红色皮疹;3例上臂围增粗0.5~1cm,经抬高上肢,暂停输液等处理后未见消退,均予拔管。
2.2.2 导管阻塞
导管阻塞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组有2例,原因有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之间未经盐水冲管,持续输液中断,未正压封管及按时冲管,输注脂肪乳剂等。预防:保持输液连续性,用输液泵持续输液,每次更换针筒时常会有负压,应按压快进键数秒钟,确定液体已匀速进入 [2] ,并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有无打折、移动、松脱等。如果外出检查或输液结束,定要用正确的方法予正压封管,停止输液12h以上要用稀肝素定时冲管,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脂肪乳剂时可用微量肝素,连接三通接头,并定时用生理盐水冲管。处理:应用肝素和尿激酶通管,拔管。
2.2.3 导管断裂
可分为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本组1例为接口处断裂,属体外部分断裂。原因有不正确的固定和更换敷料、高压注射、指甲划伤导管等。预防:正确固定导管,避免将导管固定在关节处,正确更换敷料,应将无菌透明膜由上向下撕揭,经2%碘酊和75%乙醇消毒穿刺点后待干,将外露导管呈“S”型固定,勿折叠导管,更换前要检查指甲,避免导管划伤断裂,封管针筒要≥10mL,避免使用5mL针筒,防止导管破裂。处理:修复导管,拔管。
2.2.4 送管困难
原因:早产儿血管细,头静脉先粗后细,肘正中静脉静脉瓣多,1.9Fr的导管无导丝等。预防:尽量选择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处理:让患儿保持安静,减少哭
吵,调整体位,使上肢与躯体垂直,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避免强硬送管。本组2例通过以上处理后,均将导管送入,经X线定位导管尖端在锁骨下静脉。
2.2.5 拔管困难
原因为置管时间过长和静脉壁黏附、静脉炎、静脉痉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SH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种系突变情况及特征荟萃分析.doc
- MTT改良法检测胎盘口服液的生物活性.doc
- MTX、米非司酮及生化汤联合治疗胎盘植入及胎盘粘连的临床研究.doc
- M+树:一种新型、高效的动态哈希算法.pdf
- N 2 O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doc
- N-羟基琥珀酰亚胺-荧光素-O-乙酸酯柱前衍生HPLC分离荧光检测肽及其水解产物.doc
- NATIONAL PROGRAMME FOR REHABILITA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A BLEND OF CBR AND IBR.doc
- NCPAP呼吸支持联合多沙普伦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48例.doc
- NET中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对策.pdf
- NES.Join算法的改进算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