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建模计算实验2
《数学建模》
实验一:matlab函数拟合
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用matlab进行函数拟合的方法。
实验内容:
实例1.(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某汽车司机培训课程中有这样的规则:正常驾驶条件下,车速每增16公里/小时,后面与前车的距离应增一个车身的长度。实现这个规则的渐变办法是“2秒准则”:后车司机从前车经过某一标志开始默数2秒钟后到达同一标志,而不管车速如何。
这个规则的合理性如何是否有更合理的规则。下表是测得的车速和刹车距离的一组数据。
车速(km/h)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刹车距离(m) 6.5 17.8 33.6 57.1 83.4 118.0 153.5 解:模型假设:
刹车距离y等于反映距离y1与制动距离y2之和。即y=y1+y2.
反应距离y1与车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反应时间k1。即y1=k1*v
刹车时使用最大制动力F,F作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改变,且F与车的质量m成正比.即
模型建立 由假设2,y1=k1v,由假设3,在F作用下行驶距离y2作的功F*y2
使车速从v→0,动能的变化为mv^2/2,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am,,其中刹车时的减速度a为常数,于是y2=k2*v^2,其中k2为比例系数,实际k2=1/2a,由假设1,刹车距离为 y=k1v +k2v^2
模型求解: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则程式运行过程有:
v=[20,40,60,80,100,120,140]./3.6;
s=[6.5,17.8,33.6,57.1,83.4,118.0,153.5];
fun=inline(k(1).*v+k(2).*v.*v,k,v);
k=lsqcurvefit(fun,[20,140],v,s)
Optimization terminated: relative function value
changing by less than OPTIONS.TolFun.
k =
0.6522 0.0853
于是s=0.6522v+0.0853v^2;
模型应用:因为在实际中k2=1/2a 则a=5.86166 v=at1,其中t1为刹车时间,又k1为反应时间,即最终时间:t=k1+t1。根据车速的不同刹车时间t1如下表:
车速(km/h)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刹车距离(m) 6.2560 17.7775 34.5644 56.6168 83.9346 116.5178 154.3664 刹车时间(秒) 1.600 2.548 3.496 4.444 5.392 6.339 7.284 后车司机从前车经过某一标志开始默数t秒钟后到达同一标志,t由下表给出:
车速(km/h) 0—10 10-60 60—100 100-140 t(秒) 1 2 4 6 则根据车速的快慢,随着车速越快的时候,刹车时间越久所以2秒准则是不合理的。
实例2: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表1 美国人口统计数据
年 份 1790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1850 人口(×106) 3.9 5.3 7.2 9.6 12.9 17.1 23.2 年 份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人口(×106) 31.4 38.6 50.2 62.9 76.0 92.0 106.5 年 份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人口(×106) 123.2 131.7 150.7 179.3 204.0 226.5 251.4 实例3、(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计时器读数n 与录像带转过的时间t之间的关系为
利用下表的数据确定两个参数a、b的值。
t(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n 0000 0617 1141 1601 2019 2403 2760 3096 3413 3715 t(分)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4 n 4004 4280 4545 4803 5051 5291 5525 5752 6061 实验二:用Lindo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用Lindo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能够阅读Lindo结果报告。
实验内容:实例1.一家广告公司想在电视、广播上做公司的宣传广告,其目的是争取尽可能多的影响顾客。下表是公司进行市场调研的结果:
电视 网络媒体 杂志 白天 最佳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1课 问题的抽象 课件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pptx VIP
- IPC-AJ-820A 中文 CN 组装和连接手册 2012.pdf VIP
- 高中政治说题大赛 高考政治新课标卷34题为例.pptx VIP
- 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1.2走向共同富裕说课课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pptx VIP
- 高考倒计时200天誓师大会主持词.doc VIP
- 抗裂砂浆的作用.doc VIP
- iSmart 英语视听说3 答案.doc VIP
- 第11课 问题的抽象 课件 五年级上册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pptx VIP
- 职位评价方法人力资 源管理专业 朱雪君.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