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差异论文语言差异论文语境翻译论文【精选】.doc
文化差异论文语言差异论文语境翻译论文文化差异论文语言差异论文语境翻译论文
文化差异与翻译
一 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著名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描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说:“语言永远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所属文化相关联。归根结底离开了相关文化,词汇就失去了意义。文化的不同自然而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语言代表文化,因为语言表达的是某一社会的信念行为即是文化……”由此可见,文化差异包括语言差异,语言差异反映文化差异。
具体以英汉文化为例,在英汉文化差异中语言差异体现在词汇、语言形式、语汇缺失等方面。
1.词汇
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同。比如,在中国有人把猫头鹰视为不祥之鸟,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警觉、智慧的象征。又如,龙在中国文化里是吉祥、高贵、权势的象征,中国人历来以龙的传人为骄傲,龙的形象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英语中的龙则用以指代混乱或邪恶。
与此相反,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意思的现象。在汉语里,人们常说“胆小如鼠”,英语中却用as timid as a hare来形容人的胆小怯懦。类似的例子还有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像热锅上的蚂蚁)、work like a horse(像老黄牛一样勤恳工作)等。
2.语言形式
除了语言内容不同,英汉语言规则不同导致语言形式不同。比如:i don’t think he will go back to harbin tomorrow.(我想他明天不回哈尔滨);i come from taiyuan, shanxi, china.(我来自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英汉语言形式的不同还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诸如英语和汉语中句号、省略号形式的不同;英语中没有书名号,因此在进行书报杂志名称的英汉翻译时,要加书名号。
3.语汇缺失
不同原因(如政治、历史等)导致的文化差异反映在语汇里会出现语汇空缺现象。比如,中国民间传说中有“灶王爷”“牛郎”“织女”之说,但西方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又如,由于经济体制不同,中国曾有“大锅饭”一说,在英美语汇中却找不到对应的表达。
语言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语言反映宗教文化,同样以我们熟悉的英语和汉语为例。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而英美人大多信仰基督教,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在语言中反映出来。汉语有不少与佛教有关的用语,如“佛头着粪”(佛的塑像上着了鸟雀的粪便。比喻好东西添上不好的东西,把好东西给糟蹋了)。与此相比,《圣经》以及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在英语中有不少源于《圣经》及希腊、罗马神话的用语,如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意为分清良莠,出自圣经马太),caesarean section(意为剖腹生产,传说罗马皇帝凯撒caesar以此方式出生)。再如,语言反映风俗习惯,还以英语汉语为例。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英国天气变化无常,多阴雨天,人们出门常带雨具,在小说和电影中也不乏此类描写,因此天气便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久而久之,便成了人们之间的问候语,这也使得保守的英国人避开了谈论任何可能涉及隐私或引起争论的话题。而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吃饱饭成了人人面临的重大问题,人们见面时互相要问“吃了吗”,实事上,这种问话早已没有了实质意义,只是熟人见面时的一种招呼语而已。如果在与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人打招呼时用到这句话,就会令他误解,以为你想请他吃饭。
文化包罗万象,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文化现象的形成有其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因而,不能把单一的文化现象孤立起来。也就是说,研究文化时必须把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追根溯源,搞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异族文化。同样,在翻译时也应本着文化的整体性原则,不能把翻译作为单纯的语际转换。
二 翻译
翻译作为语际活动,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述出来。语义小受词语搭配、上下文、句段、文本(即“微观语境”)的影响,语义大受文化历史背景(即“宏观语境”)制约。文化语境通常是词义引申的最大限度,是间接影响语义的非语言因素。微观语境(语言因素)和宏观语境(非语言因素)统称语境,是语际转换的重要的基本作用机制。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语言时就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脱离了语境,语义即不存在”。
在翻译中,如果只从某一具体的词、句的表层意义去考虑,而不把它放入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译者就无法准确地传递原作的信息,翻译出来的文章就会词不达意、形合意离、逻辑混乱。如:forget confetti or rice—guests at chic australian wedding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