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臣训君人格和文格经典.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臣训君人格和文格经典

以臣训君人格和文格的经典   《出师表》中的“表”字,是一个专有名词,专指一种应用文体。本来,臣下禀报,由于对象特别尊贵,文体要遵循特别的规格。在先秦,“言事于王,皆称上书”。“上”,就是作者自贬于下。到了秦朝,改“书”曰“奏”,也就是“上奏”。为什么要改为“奏”?“奏”是个会意字。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为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捧着的姿态;下为“本”(tāo),行趋,快步向前之义。在下者急步奉献呈上,慎重恭敬紧张的意味尽在其中。到汉朝王权体制更森严,臣下给皇帝上奏,分化为四种文体。《文心雕龙》第二十二“章表”说:“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以看出“表”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不言而喻,议论的都是严肃的政治课题,应该都是很理性的,“章”“奏”“议”等等的文体分别批评、弹劾、谢恩、辩论,这不是足够了吗?不够。还要有一种发议论的文体,叫做“表”,其特殊的功能,就是“陈情”。李密的《陈情表》,就是最为名符其实的代表作。“表”不但可以讲理,而且可以抒情。作为文体的特点,就是情感与理性并重,做得好的,就是情理交融。懂得了这一点,才可能真正理解《出师表》既是讲政治道理的,又是抒发情感的。   《出师表》和一般的奏章自然有些共同的地方,是以讲政治道理为主的。如果所述仅是一般的道理,就可能比较平庸,《出师表》也就不可能成为千古名篇。读任何文章,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其特点,在这里,就要关注诸葛亮的道理,政治大道理,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   第一,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这是臣上奏皇帝的文书,臣下应该是很卑谦的,理当把皇帝抬得很高的。很多奏章都是把皇帝的智慧无限地赞扬的,诸如“天姿英聪”之类,用得太多,都成了俗套。但是,在这里,这样的字眼是根本没有,相反,一上来,就没有多少褒扬的话,倒是充满不客气的话: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虽然对皇帝用了尊称“开张圣听”,把小小二十岁年纪的刘禅说成是圣人,在后面又把自己贬抑为“愚”,但是,这完全是许多奏章上用俗了的套语,接着而来的是则是诸葛亮的发明,反复说明应该(“诚宜”)如何,不该(“不宜”)如何。“不宜妄自菲薄,”就是不要轻浮,要自重,不要忘记了自己“天子”的尊贵的身份。“引喻失义”就是讲话要严肃,不能弄巧成拙,引经据典要谨慎,防止引申不当,类比不妥。这里是不是流露出一种心态,就是这个小皇帝说话、做事,还不太像个皇帝的样子,要臣下来管教管教。一般的管,还不够,还要管得这么细。要知道,“表”上达皇帝,是要拜着进呈的,所以有“拜表”的话语。这哪里像臣子俯伏在地诚惶诚恐地拜表的样子?相反倒是有一点与其说是规劝不如说是训斥的口气。这种在智力上、在精神上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当然不能从年龄上(诸葛亮四十七岁,刘禅二十岁)得到解释。   第二,接着深入了一步,不仅仅是指斥皇帝不会说话,而且是,在执行政策方针上,存在着“偏私”: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内外异法”是相当严重的指斥。但是话却说得比较委婉,因为用的是正面的肯定的说法,在字面上显得缓和。所谓“宫中”,就是皇帝宫廷亲近,“府中”,是行政部门的官员,“不宜偏私”,说是“不宜”,不应该,实际上以有了“偏私”,有了“内外异法”的现象为前提。这就不是一般的讲话不到位,而是执政者的心智、品格、能力、水平问题了,这样的教训就比较严厉了。   第三,本文的议论思想纲领是北伐之道,也就是政治路线,可说得更多的是,把政治路线在组织上,也就是具体用人上加以落实,一个一个地点名,什么人可靠,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找什么人。最后归纳出了一个原则(“亲贤臣,远小人”),如果能照之办理,就能成功,不听,就要失败。意思是这样的,但是,话又说得很委婉,不是我对你的教训,而是历史的经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文章这样做,当然与诸葛亮的特殊身份地位有关,他是刘备托孤的重臣,刘禅尊他为“相父”。但是,从封建朝廷的规矩来看,君臣之分,是不可逾越的。就是亲生父亲也一样。诸葛亮作为臣子,特别是在正式文献中,白纸黑字,不能托大,不能越出这个底线,绝对不能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有一位先生分析本文说:“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受‘托孤’的对象。他给后主上表文,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既不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该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所以诸葛亮在表中没有说些自卑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