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赏园艺植物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观赏园艺植物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一、白粉病类
1、症状:白粉病是植物上发生普遍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嫩茎、芽及花瓣等幼嫩部位,被害
部位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粉斑,其上布满白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白
粉变为灰白色或浅褐色,病叶枯黄、皱缩、幼叶常扭曲、干枯,其上可形成黑褐色小点(病菌的闭囊壳)。
2、病原:专性寄生菌,体表寄生,菌丝体附着在植物表面,靠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病原菌
菌丝体、闭囊壳、分生孢子,越冬,病枝、叶,温湿度适宜,植物发病,多次再侵染
3 、发生条件:高湿度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 21oc ,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湿度
为 97%—99% 。
(一)月季白粉病(chinese rose powdery mildew )
1、症状:主要危害新叶和嫩梢,也危害叶柄、花柄、花托和花萼等。嫩叶皱缩扭曲,上、下两面布满
白色粉层,渐渐加厚,呈薄毡状。叶片加厚,为紫绿色,逐渐干枯死亡。成叶感病时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
的白斑。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稍肿大,长出长椭圆形的白斑。花蕾染病时,表面被满白粉,花朵畸型。花蕾
不开或仅露出一点花瓣。
2、病原:病原为毡毛单囊菌和蔷薇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pannosa )和( sphaerotheca rosae ),
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白尘粉孢(oidium leucoconium)。病部后期出现的小黑点即病菌的闭囊壳,大
小 90—110μm,附属丝少且短,内生 1 个子囊,大小 80 一 100×60—75(μm)。子囊中有8 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椭圆形,大小 20 一 27×12—15(μm)。无性态分生孢子成串,椭圆形至腰鼓形,无色,大小23—
29×14—16(μm)。毡毛单囊壳菌丝体为毡状,菌落着生部位不变形,子囊孢子6—8 个别于蔷薇单囊壳。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翌年,病菌随芽动而开始活动,浸染细嫩部位,
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借助风力等方式传播。露地栽培月季以春季 5-6 月和秋季 9-10 月发生较多,温室
栽培可周年发生。夜间温度较低(15-16 摄氏度),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
温(23-27 摄氏度),湿度较低(40%-70%)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小叶、
无毛的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色品种均易感病。
4 、防治方法
(1)改善种植条件,温室要通过透光,降低温度,避免施过多的氮肥,适当多施磷、钾肥。
(2 )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减少浸染源。
(3 )发病初期喷洒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均有
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喷施1 千克/升的石硫合剂。
(4 )硫磺粉常用作温室栽培月季的冬季防治,将硫磺粉在温度为 15—30oc 熏蒸杀菌效果较好。
(二)其它白粉病
1、丁香白粉病
2、紫薇白粉病
3、秋海棠白粉病
4 、风仙花白粉病
5、瓜叶菊白粉病
6、大叶黄杨白粉病
7、黄栌白粉病
[nextpage]
二、霜霉病类
1、病菌寄主:霜霉病发生在园林植物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草本植物上,极少数发生在木本植物上。
2、症状:霜霉病菌在寄主的受害部常产生一层霜白色霉层。双子叶植物叶片上造成边缘不很明显的多
角形病斑,病斑到后期呈现中央的枯死部分和周围的褪色部分。在禾本科植物上,霜霉病菌随寄主分生组
织生长到达地上部分各器官,引起全株的畸形
3、病原: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发病条件为:低温 15—20oc 左右潮湿的季节,故春秋两季发病
较多。(白锈菌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4 、霜霉病与白粉病的区别
(1)霜霉病
①霜霉病的霉层分布在叶片背面。
②病菌霜白色的霉层中不形成黑色小点。
(2 )白粉病
①白粉病的霉层多分布在叶片正面。
②病菌灰白色的霉层中常形成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一)月季霜霉病
1 、病状:霜霉病危害叶片、嫩梢、花梗及花。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淡绿色斑纹,后扩大呈黄褐色
和紫色,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最终引起叶片扭曲、畸形。天气潮湿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