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中外比较.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中外比较

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的中外比较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失业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们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只要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向城镇产业转移,城镇产业及资本利润的积累、投资和规模扩大,会持续地吸收劳动力就业,不会形成大量劳动力失业的局面。但是,20世纪60~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独立后,其经济有增长而无发展,农村中由于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农业的技术进步,形成越来越多的隐性失业;而在城市中,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的吸收,也形成了巨额的显性失业人口。1973年时,整个发展中国家失业与就业不足的总比率高达29%,其中非洲为38%,亚洲为28%,拉丁美洲为25%。因此,托达罗建立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模型,认为收益差别引导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流动,会在城市形成大量的失业人口,建议实行限制城市发展、减少农村义务教育支持、加大对农村的其他发展投入,减缓和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到了2000年,全球劳工总数为30亿,其中完全失业的人口约为1.6亿,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人口则高达10亿,相当于全世界劳动人口总数的30%,其中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   上述不同的经济理论是不是正确,主要是看就业结构变动的历史是不是符合其描述和政策含义。从历年世界性的统计数据看,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为:第一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例先是急剧上升,再是上升速度放慢,后来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例则是持续上升,并且速度加快;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接近完成时,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就业的比例在5%左右,在第二产业中就业的比例在30%左右,而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比例在65%左右,就业比例将会处于相对均衡和稳定的状态中。这是一个规律性的变动趋势,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改变。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在就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农村隐性失业程度低,没有发生严重的城镇失业问题,而有些国家和地区农村隐性失业程度高,或者城镇失业人口规模很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由此而贫富差距较大?      一、经济发展:不同体制就业结构和容量的同阶段比较   为了有个清楚的对比,我们先来看经济发展阶段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自由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在二元结构转变期间,其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容量的动态变动情况。(1)日本: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各年,劳动力就业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为:55:21:24、50:20:30、45:26:29、48:22:30、33:29:38、19:34:47、11:34:55,60年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下降了44个百分点;从人口向城市流动看,日本1910年左右在基本完成以纺织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产业革命的同时,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港口工贸城市和滨海工业区相继出现,人口向横滨、阪神、东京和北九州集聚,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0年恢复到战前水平的37.3%,1960年提高到63.5%,1970年达到71.4%,1975年又上升到75.2%;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并没有形成严重的失业问题,1935、1950、1960、1970、1980各年的失业率仅为4.6%、1.2%、1.1%、1.2%、2.0%,日本在20世纪50~80年代国内劳动力相当缺乏,特别是有些行业工人十分短缺。(2)韩国:1960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者占总劳动力的66%,到1998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了12.2%,2004年更是下降到7.5%;第三产业的比例却由1960年占总劳动力的28.3%上升到了1998年68.2%。虽然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1960、1965、1981、1988、1990、2003各年的比率为28%、32%、56%、69%、74%、84%,人口向城市的快速流动并没有造成大量的失业,1964、1970、1975、1980、1985、1990、1995各年的失业率分别仅为7.4%、4.5%、4.1%、5.2%、4.0%、2.4%、2.0%。1965年以后,除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期,韩国就业增长率一直高于劳动力增长率,而失业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中国台湾地区:农业中就业劳动力的比例从1950年的60%下降到1980年的20%,2004年更是下降到了7%,第二产业就业保持在35%,服务业就业上升为58%,农业就业比重54年中下降了54个百分点;台湾的城市化速度也较快,从1950年时的40%以下上升到1993年78%,但是其失业率1953、1955、1960、1965、1970、1978、1980、1985、1988、1995各年仅为6.29%、5.79%、6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