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新《个人所得税法》施行时间税收筹划
基于新《个人所得税法》施行时间的税收筹划
【摘要】 文章基于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个人所得税法》,以年薪制为例研究了在2011年7至12月工资、薪金收入总额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分配每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才能使得总税负最轻,并总结出具有一般适用性的纳税方案。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法;施行时间;税收筹划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新《个人所得税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与原《个人所得税法》相比,新《个人所得税法》在三方面做出了修改:第一,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第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第三,预缴或缴入国库的时间。由于工资、薪金所得涉及广泛的纳税群体,本文以工资、薪金所得为例探讨基于新《个人所得税法》施行时间的税收筹划。
一、问题提出
在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中,新《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费用减除标准,新《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由原来的2 000元/月提高到3 500元/月;二是税率表,新《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由原来的5%至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新《个人所得税法》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说,2011年7月、8月仍适用原《个人所得税法》。以年薪制为例,虽然2011年1至6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已成事实,但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存在筹划的空间。在2011年7至12月工资、薪金收入总额既定的条件下,每月分摊的工资、薪金收入不同,纳税人承担的总税负是有差异的。如表1所示,张三和李四2011年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总额是相同的,均为18 000元,但张三与李四的工资、薪金收入时间是有差异的。测算显示:
张三7至8月每月应纳税额=(3 000-2 000)×10%-25=75元,9至12月由于工资、薪金收入低于费用减除标准而不纳税,即7至12月共纳税150元。李四由于每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均等于费用减除标准而不纳税,即李四7至12月的应纳税额为0元。
上面的举例仅是一个个案,仅具有说明性而不具有全面性。现实中,2011年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总额可能低于18 000元,也可能高于18 000元。此时,最优的纳税方案就有待进一步研究,这正是本文所要分析的重点。
二、筹划原理
在图1中,中间的射线表示应纳税所得额,并标注了相应的示意刻度,射线上方是新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及区间,射线下方是原来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及区间。
在2011年7至12月工资、薪金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应如何分配每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才能使总税负最轻呢?综合图1上下方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可知,总共涉及3%、5%、10%、15%、20%、25%、30%、35%、40%、45%十级税率,显然,最轻的税负应遵循收入的边际税率最小原则,即先适用低边际税率,然后适用高边际税率。当工资、薪金收入总额大于18 000元时,应先将超过18 000元的部分分配到9至12月,但不超过税率为3%的适用区间。若分配后还有余额,则分配到7至8月,但不超过税率为5%的适用区间。如果分配后还有余额,则进一步分配到7至12月,但不超过税率为10%的适用区间,以此类推,按照图1中①②……⑩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配,直至分配完毕。当然,若工资、薪金收入总额等于18 000元,应采用表1中李四的分配方案,此时税负为0;若工资、薪金收入总额小于18 000元,应以表1中李四的每月收入为上限进行分配,此时税负仍然为0。表2列示了各种工资、薪金收入总额下的最优纳税方案,表2中的I1、I2既要满足各自的范围或等式限制,也要满足最后一列展示的等式关系约束。
三、结论阐述
表2中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般适用性,为便于理解,现举例说明:某甲2011年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总额为20 000元,对照表2可知其处于第2个区间,则7至8月每月应分配的工资、薪金收入为2 000元,依据等式关系约束I= 2I1+4I2可知,9至12月每月应分配的工资、薪金收入=(20 000-2 000×2)/4=4 000元,某甲的最优纳税方案是唯一的。再如,某乙2011年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总额为30 000元,查询表2可知其位于第4个区间,I1、I2需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即2 500<I1≤4 000、5 000<I2≤8 000和30 000= 2I1+4I2。对某乙而言,若I1取3 000,则I2取6 000,若I1取3 500,则I2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