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国农村信用社现状思考.docVIP

对全国农村信用社现状思考.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全国农村信用社现状思考

对全国农村信用社现状的思考   自2003年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如今已有5年。在这5年里,中国农村信用社总体运行如何?其支农能力如何?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如何?这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宏观透视:管理与经营现状      存款总量不断增加,资金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底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4053.04亿元,2007年底为46000.88亿元。几年来,全国所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均得到大幅提升,由2003年底的2.4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4.6万亿元,增长了1.9倍,资金实力明显增强。   贷款总量不断增加,支农力度明显加大。2003年底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7183.7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为7077.32亿元,占总贷款的41.19%,农户贷款覆盖率24.3%;2007年底为31381.63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为13998.40亿元,占总贷款的44.61%,农户贷款覆盖率32.6%。几年来,全国所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量不断增加,支农力度明显加强。各项贷款总额由2003年底的1.7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3.1万亿元,增长了1.8倍;农户贷款余额由0.7万亿元增加到1.4万亿元,增长了2倍;农户贷款覆盖率由24.3%增加到32.6%,增加了8.3%,惠及农民超过3亿人。   不良贷款仍然高企,资产质量不尽人意。2003年底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5049.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9.38%;2007年底余额为6595.9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02%。其中2006、2007年为五级分类口径,其他为四级分类口径。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仍然很高,不良贷款率较高。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2003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为-6.6%;2007年为-0.11%。其中2003、2004年为农村信用社口径,2005~2007年为商业银行口径。2002年在没改革之前,全国所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为-8.3%,处于历史低位;2003年改革试点开始后,资本充足率得到提高,2004年改革全面铺开后,由于国家的资金支持,资本充足率达到历史高位,为0.5%,随后在2005、2006年又处于低谷,2007年通过兑现央行票据等方式补充资本金后资本充足率有所改善但仍为-0.11%。   财务状况逐步改善,赢利能力明显增强。2003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收资本为618.73亿元,当年结益为-6.09亿元;   2007年实收资本为2223.84亿元,当年结益为289亿元。全国所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明显好转,实收资本和当年结益是逐年增加。      微观调查: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      管理体制层面   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但仍需完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标志就是以法人为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也是当时“花钱买机制”的重点和核心。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等虽然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取得进展,但仍然还存在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明晰和厘清。以青海省为例,该省处于藏区的农村信用社机构共153家,占全省农村信用社机构总数的42%。由于受地理环境、人口和经济总量的限制,这些机构近50%的机构达不到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统一联社的要求,勉强达到组建要求的县联社在其业务发展上也达不到组建统一法人联社的改革初衷,呈现“形似神不似”的特征。吉林农村信用社全省股本金68.5亿元,分散到85.6万户社员手中,户均股金8000元。由于产权主体分散、股金额度小、虽然人人都投资,但人人都不关心经营、不关心管理、不关心收益,不能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法人治理结构流于形式,“三会”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现有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和法律支持。省联社由各社员入股组建,这种“大法人”对“小法人”的管理,缺乏资本纽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   办事处普遍设立,管理链条不断延伸。按照最初的政策设计和体制安排,农村信用社实行两级法人体制,即省级联社和县级联社。但在近几年的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许多农村信用社在地区一级设立了办事处,并设立了相应的内设机构。对此,我们不由得思考和权衡其设立的利弊,是否有延长管理链条、增加管理成本的嫌疑?由于其内部又设立了相应的内部科室,其发展方向是什么?是管理机构?经营机构?或者是新的一级法人?   监管职责尚需明确,外部监管亦需加强。目前对信用社实施监督管理的有省级人民政府、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信用社省级管理机构。但由于监管机构的多样性与交叉性,从而形成多重监管或空白监管,再由于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对农村信用社依法监管和依法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形成困难。由此得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