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波自然天成青瓷名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建波自然天成青瓷名家

潘建波自然天成的青瓷名家   在潘建波的青瓷坊门楣上方书写着青绿色的“溢青轩”三字,饱满丰富。这里,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坊名,它寄托的是坊主人的人生梦想和生活境界。带着好奇,我们走近“溢青轩”,走近坊主人,一起探寻和体会坊主人的人生梦想和生活境界。      卓然天成      潘建波,工艺美术师,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1974年1月,潘建波出生于浙江龙泉。他是地地道道的青瓷世家出身,他的爷爷、外公、外婆,甚至父亲、母亲都在瓷厂工作,他和姐姐弟弟三人从小就在瓷土堆里玩泥土长大。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他渐渐迷上了青瓷,也与青瓷结下了不解之缘。“青瓷之路,仿佛早在儿时就已经是我很熟悉的路,冥冥之中我已坚定地选择了它。毫无疑问,这也正是父母给我们姐弟最好的选择。”“从父母那里,我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技艺,而是制瓷人独有的、最珍贵的品质――坚定、沉稳、忠诚、奉献。”回忆儿时的经历,潘建波感觉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潘建波是幸运的,瓷土的温润柔软丰富了他的童年,使得他的性情也安静如一件沉默诉说的青瓷作品,一个制瓷者应具备的艺术气质,在他身上,没有经过任何修炼便卓然天成。   1989年9月,龙泉市中职校开办首届青瓷班,16岁的潘建波欣喜若狂,他被推荐进入青瓷班学习青瓷理论知识和基础的青瓷制作工艺。学校专业课程完整、丰富,老师细心的辅导、专心的指点,使他对青瓷的喜欢从简单至深切,他着迷于青瓷作品的造型,对于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重要性也了然于心。系统的学习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让他终身受益。   1991年7月,潘建波从中职校毕业后,进入国营瓷器二厂设计室工作,主攻产品造型设计。这一年,他刚好18岁。初出茅庐,潘建波并没有太多的雀跃,他明白,科班的学习毕竟理论知识多,还没经过实践的考验,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他遇上此时正在设计室工作的陈爱明大师。“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陈爱明大师把我当成小弟看待,处处关心我、照顾我,特别是在造型设计和设计理念方面给了我很多指点。我当时觉得自己真的进步???快,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潘建波的思维开阔,加上大胆创新,很快就脱颖而出,他设计的作品造型各异、品种繁多,深受客户喜欢,为瓷厂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为自己后来的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可是好景不长,当时厂里订单很多,制模车间里的技术人员不够,就把潘建波抽调到制模车间专门负责模具制作。虽然工作依然充实,但离开了钟情的设计工作,他感到仍是累和无聊。1994年,正逢青瓷市场改革初始,潘建波敏锐地感觉到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在等着他,他一定要试试,所以停薪留职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潘氏仿古瓷厂”。   厂虽然办起来了,但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很多工序都得重新开始学。如原料加工,潘建波经常去请教姐夫叶小春,烧成和成型则向父母学习,加上他不怕苦、不认输的性格,很快就掌握了从原料加工到烧成的一整套技术,他的仿古青瓷在市场也牢牢站稳了脚跟。潘建波说,这个时期的创业,使他对釉料配方的使用以及手工刻花、划花等技法的应用收放自如。实践出真知,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从瓷土的粉碎、陈炼到釉料配制,从制坯、上釉到装窑、烧窑,潘建波几乎都是亲力亲为,也养成了他沉稳的性格。      怀古铸今      在龙泉,仿古青瓷是公认的潘建波的强项,但他自己却并不怎么在意。因为潘建波慢慢意识到,作为龙泉青瓷艺人不能总停留在仿古阶段,特别在造型方面,应该有更多的创新意识。所以在1995年,潘建波正式拜陈爱明大师为师。褪去浮华,再次学艺,潘建波这次从陈爱明大师身上领悟到的不再仅仅是青瓷技艺,还有他为人低调的品格、博采众人的虚心态度和自我苛求的责任心。   再次回望,潘建波有了不一样的心境。1996年,他将“仿古瓷厂”更名为“溢青轩”,变更厂名是潘建波对龙泉青瓷的一次重新认识――龙泉青瓷釉色温润如玉,那诱人的青色仿佛一碰就会溢出,唯有“溢青”才可以解读龙泉青瓷的美。   传统与创新,看似对立、矛盾,但在潘建波的眼中它们却是相辅相成。在办厂初期,钟情于古代青瓷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潘建波选择从事仿古青瓷的设计与创作,在这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青瓷人所没有学到的知识,因为需要了解各个时期龙泉青瓷的特点,并仿制到位,所以潘建波必须不断翻阅历代青瓷史料,研究更多的文物及民间藏品,走访各大泉瓷古窑址,大窑、溪口的碎片被他珍爱地陈列在一个方形玻璃茶几上,坐在旁边说话,仿佛所有话语都在青瓷的碎片里荡漾。“这段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对我后来有很大帮助,在我看来,传统的东西如基石,它一定要稳固,没有好的传承哪来创新呢?”   创办“溢青轩”后,潘建波从传统的仿古瓷制作中慢慢地走了出来,他知道,传统有精华,但更应该融入现代人的审美理念,从原来侧重装饰转到更注重造型和釉色。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