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理生理学教材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lu-2013.ppt
最先出现在内膜损伤处 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单核细胞克隆刺激因子 (二)炎症假说 (Inflammatory hypothesis) 炎症与AS的关系非常密切,参与了 AS启动、进展和继发病变的全过程。 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心肌缺血 严重的主动脉粥样硬化 (二)主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 脑卒中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缺血、脑萎缩、”脑卒中” (四)其他 肾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肾病、肾性高血压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肠缺血、肠坏死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运动障碍、足坏疽 第二节 高 血 压 hypertension 高血压——“无声杀手” 三高:发病率 死亡率 致残率 三低:知晓率 服药率 控制率 一、概述 定义 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收缩压≥140mmHg (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2.0kPa)]。 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 5-10% (second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95% (primary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1、按发病原因 高血压分类 缓进型高血压病:良性高血压 95% (chronic hypertension) 急进型高血压病: 恶性高血压 5% (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2、按病程长短 3、按对盐负荷或限盐的血压反应 盐敏感性,盐不敏感性,中间型 南北方饮食差异,发病率:北方,6%;南方,3% 3.社会心理应激因素 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改变体内激素平衡 城市居民高于农村 经常遭受生活事件刺激者 4.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反应性降低,引起血浆胰岛素水平代偿性分泌增加,以此为中心环节,患者表现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降低、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代谢综合症”)。 5.其他 肥胖、饮酒、吸烟、不运动 广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陆丽 教授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Atherosclerosis and Hypertension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 指所有牵涉到心脏和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疾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疾病之首 死亡率↑:90年代-200万/年以上 2000年-1700万,总死亡人数1/3 2020年-2500万 发病率: 中国,2011年,230,000,000 80%在发展中国家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thero—粥样 sclerosis:硬化病 AS病灶的形成与发展 脂质条纹 纤维斑块 粥样斑块 有并发病 变的病灶 四个阶段 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 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 指脂质核较大、病变偏心、纤维帽较薄、炎症细胞浸润较重、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破裂的斑块,又称脆性斑块(vulnerable plaque)。 分类: 3.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100增高 ApoB100: LDL的主要组成部分 介导LDL的摄取 LP(a): 与LDL结构类似 与ApoB100相结合 2. 三酰甘油增高 其水平与患冠心病危险性呈正比,同时伴有LDL↑、HDL↓、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 损伤内皮细胞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四)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症”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五)其他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遗传 同型半胱氨酸 等 1973 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血小板 【参与病灶形成的主要细胞】 1. 血管内皮细胞 慢性和重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过程的始动环节。 作用: 屏障作用 凝血、抗凝和纤溶 调节血管张力 炎症介质(CAM) 调节细胞增殖 内皮损伤在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2. 血管平滑肌细胞 收缩型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