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墨家孝观念对比分析及其当代意义.docVIP

儒家墨家孝观念对比分析及其当代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墨家孝观念对比分析及其当代意义

儒家墨家孝观念的对比分析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孝”观念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是构建血缘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作是孝的文化,而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之上的社会。为此,“孝”乃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重大表现之一,而儒墨两家之“孝”又有一定的分歧。   关键词:孝观念;儒家之孝;墨家之孝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169-02      一、儒墨两家的对孝的界定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就是说,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要尊敬年长的人,做事情要谨慎,讲话要诚实,广泛地关爱民众,亲近有仁义道德的人。这里,儒家的“孝”是从私人领域扩展到公共领域,从敬重父母兄长到敬重社会上的贤人、长者,这样孝的理念就得到了滋长。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做到“仁”的基石,一个人如果在家里有孝顺之心,在社会上就会有尽忠之心。使的人乃君子也,君子做事抓关键、抓根本,这样,人间的道路就会畅通无阻,所有的其他事情都会得到正面的发展。   墨子说:“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非命下》)这是从正面对于事亲之“孝”与尊贤之“义”(善的义)的肯定。墨子又说:“姑尝本原之,孝子为之亲度者。吾不识孝子之为亲度者,亦欲人爱利其亲欤?意(抑,下同)欲人之恶贼其亲欤?以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然即之交孝子者,果不得己乎?毋先从事爱利人之亲者欤?意以天下之孝为遇(愚),而不足以为正乎?”(《墨子?兼爱下》),可以看出,墨子主张慈孝、肯定长辈和晚辈之间是相爱的,晚辈也是孝顺长辈的,他鼓励事亲、推广父慈子孝兄友相爱,这种爱亲即利亲。墨子以“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兼爱下》),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方式来讲“孝”道,肯定孝子的作用,他是以爱利人之亲为先的一种功利表现。在《墨经》中说:“孝,利亲也。”(《经上》)“孝。以亲为分,而能能利亲,(能能指有才能做这样的事情,作者加注。)不必得。”可见,墨家的孝是在兼爱、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利亲”为主要内容,特别是要爱利人之亲,有利有亲。   可以看出,儒家的“孝”不是直接的功利性、效果性的,而墨家则是直接从“互惠互利”、“亲利”的角度讲“孝”。儒家认为“孝”是“仁爱”,而墨家认为“孝”是兼爱。就是要利亲、要爱亲。儒家重视爱亲、尊敬长辈、孝道。把这些人本有的善进一步发挥,推己及人,由爱亲人推广到爱他人,由个人领域的善意推广到公共领域,而墨家则重视利他、爱他、爱利天下之人,天下皆为大爱,因为这样的爱利他人也会得到他人来爱利自己。儒家的爱是由自己推广到他人,而墨家的爱则是从爱他人推广到爱自己,墨家认为,爱利他人和他人的亲人可以导致他人也爱自己和他人的亲人。可见,墨家的爱是功利的爱,是达到一定结果的爱。   二、儒墨两家孝观念的对比分析   墨子由于“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原因,属于儒家阵营中的反戈一击者,因而更晓得儒家的弱点,所以专拣儒家的要害攻击,在《淮南子》所谓“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因为儒家认为,要真正地做到孝,就要对父母对亲人重丧,至于重多久适合,儒家有自己的界定,有三年的,有一年的,有五月的等等,儒家提倡的三年之丧,墨子认为这样简直就是亡者已逝,活人受罪的做法,厚葬久丧就是浪费社会资源,就是阻碍社会发展,这样必将导致雪上加霜,越加贫困。《淮南子?要略》中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家说“厚葬久丧”的弊病,关于“久丧”:儒家“处丧之法,将奈何哉?曰哭泣不秩声瓮,??垂涕,处倚庐,寝苫枕块。又相率强人不食而为饥,博衣而为寒,使面目陷陬,颜色熏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劲强,不可用也。……君死,丧之三年。父母死,丧之三年。妻与后子(长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然后伯父叔父兄弟孽子期(一年),族人五月,姑、姊、甥、舅皆有数月,则毁瘠必有制度矣。……苟其饥约又若此矣,是故百姓冬不忍寒,夏不忍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年。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众之说无可得焉,是故求以众人民,而既以不可矣。欲以治刑政,意者可乎?其说又不可矣。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行政必乱。”(《墨子?节葬下》)墨子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