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解监管难题管理平台
化解监管难题管理平台
深加工结转中单货分离、外发加工在途数据、实际单耗的核定…… 无一不是加工贸易监管的难题,要化解这些难题,观念和手段的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2005年5月中旬的一个早晨,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的关务主管姚旭飞刚刚打开电脑,就看到了一份来自台湾的E-mail,称上午9点30分将抵达上海国际机场的一批液晶面板型号有变,请速联系海关变更以便报关。
姚旭飞迅速登陆苏州海关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发送了E账册变更申请,5分钟后吴江海关联网监管区业务科科员郝思欢收到了电子申请并完成了E账册变更审批,电子数据上传全国联网的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
9点30分,货物抵达上海并顺利转关至吴江海关直通式监管点,下午4点30分投入生产线。
“货物进出一点也没影响,换作联网以前,手册变更是最让关务头疼的,最快也要一天半,有时遇上跨关区手册调度不顺,就更没个准了。”姚小姐深有感触地说,“实行了E账册联网监管,尤其是上了联网管理平台后,现在通关是速度快了,手续减了,成本降了。”
姚旭飞口中的这个“平台”,全称是“苏州海关加工贸易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是苏州海关针对苏州地区加工贸易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型的海关监管载体。
和企业说同一种“语言”
正如姚旭飞所说,通关提速,仅仅是平台给企业带来的最立竿见影的成效。事实上,平台的作用还远不止此。
据姚旭飞介绍,在平台上,她可以完成加工贸易企业管理备案、手册变更、深加工结转申报、外发加工申报和核销核查数据报送等多项功能,以前要往返海关和企业之间无数趟,携带资料一大堆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坐在办公室里鼠标轻点几下就可以了,而且平台界面直观,操作简便。
在平台上,海关对货物采用料号级管理,和企业的管理原则是一样的。苏州海关加贸处的副科长王国清解释说,这是为了“和企业说同一种语言”。这样一来,报关或备案时关务人员不用每次把成百上千的料号人为地归并成若干品名,只需依照事先确定的归并关系,从企业内部ERP系统采集数据,由计算???自动完成归并,生成报关单,从而在大大减轻工作量的同时,也尽可能避免了人工录入导致的主观随意性和人为错误,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一位在苏州地区干了10年的“老关务”张桂森不无得意地说,关务一下子从“体力活”变成了“脑力活”,从“外勤”变成了“内勤”,工作层次提高了一大块。不过,他也说,现在关务要熟悉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和管理流程,掌握ERP与海关所需对应数据的采集和导入,对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和关务的要求倒是比从前要高得多了。
作为关务主管的姚旭飞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前申请一本新的纸质手册需给报关公司580元,每次手册变更需480元,报关公司输单费每票30元。现在有了平台,全部可以由企业自己在平台上完成,而且没有任何费用。按照原来华映每年3本手册,每本手册平均变更24次,每月进出口400票报关单的保守估计,一年就可以为企业节省十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关务人员往返的路程费用。
据苏州海关分管加工贸易工作的马金平副关长介绍,在苏州地区,实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已有5年多,最早联网的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进出口由2000年的2.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80亿美元,5年不到的时间增长了28倍。联网成为企业发展“提速器”的观念在苏州地区企业已经深入人心。同时,随着联网企业的增加,海关和企业双方对建设一个更加科学、高效、便捷、适用广泛的信息化管理载体的愿望也日益迫切,苏州海关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应运而生,成为苏州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实现联网监管的“绿色通道”。
从“区”到“无区”
2001年,苏州海关提出在吴江设立“联网监管区”的构想,实现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区域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的整合,激发两项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在实践过程中,“区”的含义逐渐得到深化。
苏州海关关长柏华冰说:“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联网监管本身,是要运用信息化手段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因此与传统意义上物理围网圈定的‘区’不同,我们更强调把吴江联网监管区看作是苏州海关、南京海关乃至全国海关系统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试验田’。现在建区的目的,是为有朝一日走出‘区’域,突破‘区’界,发挥信息化管理的集群效能投石问路。”由吴江联网监管区平台到苏州海关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仅仅是迈出的一小步,而这最初的一步,也走得并不轻松。
2002年11月和2003年9月,吴江联网监管区实施方案和平台设计方案获海关总署批复,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2003年11月23日,吴江海关通过平台向华映视讯核发第一本电子账册,标志着吴江联网监管区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
2004年3月召开的加工贸易和保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