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湖作为湖泊景观的价值摘要:自苏轼治理西湖之后,西湖便以其清丽优雅的景色赢得了文人骚客们的垂青,历代以西湖为抒情对象所作的诗歌数不胜数,但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西湖的成因以及西湖在苏轼治理以前的样子。但西湖作为杭州的的内湖,不仅仅是人文景观,许多的生态也与西湖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本论文从阐述西湖的成因及其发展,对其科学、美学价值以及人文影响进行评析。关键字:西湖 成因与发展 科学与美学 人文一 西湖的成因 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张岱《西湖梦寻》记载:“大石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1]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两千多年以前的秦汉时期,那时还并没有西湖,西湖与钱塘江还是一体的。但随着泥沙堆积以及水流的冲击作用,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就成为了西湖。 此后,西湖作为杭州的内湖便一直开始存在了。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明朝《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2]民国九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3]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早已湮废。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近代的西湖[4]。二 西湖的历史沿革 《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5]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隋朝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让西湖成为京杭大运河中的重要一环。唐朝时期,由于西湖内湖的湖泊特性,水位的高低由降水量决定,再加上当时未修建水利工程,所以西湖时而遭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西湖作为内湖有其重要性,于是历朝历代都有官员派往杭州,兴水利、治西湖。建中二年九月(781年),李泌调任杭州刺史,解决了饮用淡水的问题。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白氏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灌溉问题。从五代至北宋,由于局势动荡,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北宋后期,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在上书之后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经济繁荣,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西湖作为当地的标志性美景自然得到了诸多的喜爱。此后,西湖成为了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三 西湖的科学价值早期的时候,西湖作为杭州的内湖,起到的是提供淡水、提供人民的生活用水,灌溉农田的作用。由于湖泊的特性,西湖这种内湖的水位是随着降水量的改变而改变的,为了改变时而遭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的缺陷,所以后来的地方官开始修筑堤坝和水闸,来确保西湖的稳定淡水供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近现代之后,人口越来越多,如果纯粹依靠西湖的供水,西湖迟早会被抽干,于是杭州的淡水供应找寻了其他供应点。于是西湖的淡水供应功能开始减弱,但西湖仍有着维持生态稳定的功能。西湖周边的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一年四季,各类花卉交替绽放飘香,不仅丰富了西湖的植物景观,也大大改善了杭州的环境质量。由于杭州市政府对于西湖的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西湖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改善。在西湖中可以经常发现西湖野鸭、翠鸟、锦鲤鱼等动物出现。花港观鱼和玉泉等处可见识到多种名贵的观赏鱼类,而柳浪闻莺的巨型网笼“百鸟天堂”中喂养着数十种飞禽,增添了西湖的生气。另外在沿岸树木中,松鼠也成为游客们关注的对象之一。2005年10月,随着西湖综合整治工程的完成,西湖第一次大规模人工引入水鸟群落,在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