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pptVIP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 材 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於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齐物论》 。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德经》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 李悝 商鞅 六、“百家争鸣”的意义 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 ②以严酷刑法确立集权政治秩序 ③《法经》,古代第一部完整法典 ①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 ②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 ③重农抑商 ④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 主张: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 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②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③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⑷“法”、“术”、“势”结合 墨翟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节用 特 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思想主张: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三表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五、墨家的主张 (直接从事劳动的下层群众) 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⑵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孙武、孙膑与兵家 强调战争规律 重视人的作用 六经 :《书》《诗》《礼》 《易》《春秋》 《乐》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总体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发展)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 概念呈现 ⑴经济: ⑵政治: ⑶阶级: ⑷文化: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 奴隶主阶级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1.社会大变革 (根本原因 )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度崩溃,君主专制确立;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2.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二、儒家学派及主要代表人物 1、孔子 ——春秋时期 儒家产生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孔子生平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材料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 使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定向上的生活,在于让人民了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