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市公司再融资教学文稿.ppt
投资银行学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公司债的比较 (1)可否分离交易。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最大优势是债券与权证可分离交易,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风险和收益多元化的需求;而可转债难于把债券与转换权分离,只能捆绑交易。 (2)债券发行利率。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采用两种定价方式:一是认股权证与公司债券分别作价;二是两者一并作价,即发行公司债券附送认股权证。前者债券利率会高些,后者债券利率则与可转债相当。如果权证可与债券分离交易,则债券发行利率甚至还可以再低些。 (3)认股方式。对投资人而言,行使认股权时,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必须再缴股款,而可转债则不需要。分离型的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一般没有任何条款强制认股权证持人行使其权利,可转债则可采用赎回条款强制投资人行使其转换权。 投资银行学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公司债的比较 (4)产品存续期。可转债的转股期限与可转债本身的存续期重合,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中的认股权证与普通债券部分的存续期可以不同,因此在产品结构设计上可以把债券的期限延长。 (5)发行人和投资者现金流。可转债筹集资金是一次性到位,投资者行使转换权时,对发行人仅是增加股本,减少负债,不产生现金流;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在行使认股权时,需缴纳认股款,逐步增加发行人股本,资金分步到位,具有分期融资的特点,而公司债券通常是到期还本付息。 (6)会计处理不同。按国际会计准则,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公司债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都要求将债券和权证分别确认为负债和股本。但是,在美国、英国及日本等国家,采取不同核算规则,不允许将可转换公司债中转股权分离计入权益。 投资银行学 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好处 第一,公司债券加上认股权证捆绑发行,将大大提高公司债券的吸引力,降低公司债券的发行成本,另外分离型公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推出,可以为上市公司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提供有效手段,对上市公司较有吸引力; 第二,通过分拆交易,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带来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完善了市场流动性; 第三、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既可满足上市公司筹资需求,又能发挥市场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督作用。 投资银行学 第四章 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4.1 债券的基本知识 4.2 国债的发行和承销 4.3 公司债券的发行 4.4 金融债券的发行 4.5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 投资银行学 4.1 债券的基本知识 债券的种类 国债 企业债和公司债 金融债 短期融资券 可转换债券 投资银行学 美国债券市场的结构(1995-2005年,单位:10亿美元) ? Municipal U.S.Treasury Mortgage-Related Corporate FedAgencies MoneyMarket Asset-Backed Total 1995 1,293.5 3,307.2 2,352.1 1,937.5 844.6 1,177.3 316.3 11,228.5 1996 1,296.0 3,444.7 2,486.1 2,122.2 925.8 1,393.9 404.4 12,073.1 1997 1,318.7 3,441.8 2,680.2 2,359.0 1,022.6 1,692.8 535.8 13,050.9 1998 1,402.9 3,340.5 2,955.2 2,708.6 1,300.6 1,977.8 731.5 14,417.1 1999 1,457.2 3,266.0 3,334.2 3,046.5 1,620.0 2,338.8 900.8 15,963.5 2000 1,480.9 2,951.9 3,564.7 3,358.6 1,854.6 2,662.6 1,071.8 16,945.1 2001 1,603.7 2,967.5 4,125.5 3,835.4 2,149.6 2,566.8 1,281.1 18,529.9 2002 1,763.1 3,204.9 4,704.9 4,094.1 2,292.8 2,546.2 1,543.3 20,149.2 2003 1,898.2 3,574.9 5,309.1 4,462.0 2,636.7 2,526.3 1,693.7 22,101.2 2004 2,028.0 3,943.6 5,472.5 4,704.5 2,745.1 2,872.1 1,827.8 23,584.2 2005 Q4 2,215.8* 4,165.8 5,907.6 5,027.3 2,603.9 3,468.9 1,955.2 25,344.5 投资银行学 4.1.2 国债 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