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专题片(文字稿)
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概况
东北,长白山,总是被人和“寒冷”、“冰雪”、“人迹罕至”联系在一起。然而早在远古时期,看似荒凉的土地上,中国各族人民就已经活跃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开荒辟野,使东北成为人类文明较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
时光荏苒,历史的长河中,千万年也不过转瞬。桑田与沧海交错,曾经空寂的土地上,已经不见了锹镐回荡。
当现代农业机械的马达声传来,农人的笑颜展露在我们面前。一幕时代的农业大戏,正在这山水间上演。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绵延的山脉像母亲的双臂一般,环抱着这座幽静恬淡的城市,城市也如儿子一般,用母亲 其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白山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是全国著名“特产名城”,是中国“人参之乡”、“西洋参之乡”、“林蛙之乡”、“红景天之乡”、“蓝莓之乡”、“黑木耳之乡”和“北五味子之乡”。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发展
我市的粮食总产量不足全省的1%,比不上粮食主产区的一个乡镇的产量。因此,可以说“白山优势在资源,资源优势在特色”。
年初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加大产业结构后调整力度,现已落实15.84亩,超额完成全年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的86%,超出省级籽粒玉米退减任务9000亩。其中:调整为特色种植面积10.44万亩,调整为种植大豆面积4.5万亩,调整为饲草种植面积0.9万亩。
规模种植基地情况:1000亩以上规模基地30个(其中:3000亩以上5个,2000-3000亩7个,1000亩-2000亩18个),500亩以上规模基地18个,300亩以上规模基地19个, 100亩以上规模基地51个。
二、依托资源优势,构建长白山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们围绕长白山特色资源优势,初步构建了中药材、林蛙、食用菌、山珍野果、特色牧业和乡村旅游六大产业体系。
(一)中药材产业。
我市的中药材种植业正在向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化迈进,目前以人参为主形成产业的种植主要品种达到20多种,已初步形成了“三条产业带”:即以抚松县、长白县和靖宇县的人参、西洋参、林下参、五味子、贝母、返魂草产业带;长白县、临江市的北五味子、红景天、刺五加产业带;江源区、浑江区的细辛、党参、黄芪产业带。全市中药材生产面积35万亩,人参留存面积已达到2400万平方米(西洋参面积343万平方米),五味子4.1万亩,细辛留存面积2.7万亩,贝母面积3.4万亩,党参面积3.2万亩,返魂草面积2.3万亩,黄芪、天麻、灵芝等中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3万亩。
加快推动北药产业基地建设。立足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的有利契机,围绕长白山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重点打造十大产业示范基地、六大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八大加工企业。建设五味子、灵芝、平贝母、天麻、返魂草等十大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壮大靖宇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和抚松县人参加工园区等六大产业园区,培育壮大靖宇林村中药材公司、抚松制药公司、临江利生源等八大龙头加工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科技附加值,深度开发中药饮片、中成药系列产品。加快形成三大北药种植产业带和“六区多园”深加工产业集群,完备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推动长白山医药和野生资源健康产业发展,打造中国北药基地。
(二)林蛙产业。
长白山林蛙是长白山珍贵的经济动物,具有分布广、品质好、保健和医用价值高的特点,在白山六个县(市、区)都有分布,封沟养殖林蛙资源十分丰富。我市封沟达到822条,林蛙放养面积达到220万亩,林蛙贮量达到18亿只,年捕成蛙1.2亿只,林蛙油产量20吨,实现产值8亿元。
加快壮大林蛙养殖加工产业。依托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重点培育永利药业和三宝堂等龙头企业,提高林蛙精深加工率,促进林蛙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越冬池、孵化池、变态池”的建设地点,在维护森林生态的前提下,降低养殖成本和死亡率;加快制定林蛙生产加工技术规范,执行国家标准,实行产地保护,确保产品质量,树立“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的品牌信誉。力争到2020年全市林蛙贮量达到12亿只,年回捕量达到1.5亿只,年加工林蛙油24吨,打造东北林蛙原生态繁育基地。
(三)食用菌产业。
白山市的食用菌以子实体肥厚、个大、质优而闻名遐迩,(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水质优良,质感独特有韧性)。2016年全市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3633万平方米,总产量2.7万吨,实现产值2.1亿元。全市生产和加工食用菌的企业达到30多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同步发展,初步形成了数乡一品、多村一业,专业化生产、基地化建设的格局。
加快壮大食用菌产业。结合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地理气候条件优良,产品品质独特的优势,促进食用菌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