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人阅读之法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写作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如何写作,古人多有论及,虽传经说法,各呈其词,但古人在这方面无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就古人写作的只言片语,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指导写作教学和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或有裨益。
一、读与写的辩证统一
“写”的本义是倾吐,倾述。后人把创作、写作称之为写,则是其引申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凡倾吐曰写。”可见说与写本是一事,发声为言,属笔成文,都是用来表情达意,其作用一致。所以说话要简洁,行文流畅,言与文统一,是写作的基本要求。韩愈说:“所谓著书者,义止者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答籍书》)他也认为言文一致,说写一统。这两者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则是“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越多,积累也就越厚。写作水平的高低与作者日常生活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生活积累的途径五花八门,但广泛阅读无疑是众多方式中最为直接、且最为有效的一种。程颐对读书与作文关系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云:“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程氏认为读书犹如“销铜”,是一个极其艰苦、费力的过程,而作文“如铸器”,只要有充足的材料,掌握了写作技巧,“随模铸器”,定能“一冶即成”,毫不费力。因此,“读”与“写”是一个辨证统一体。“读”是一个由外至内的吸收消化过程,即由“眼中之竹”至“胸中之竹”;“写”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输出、表达过程,即由“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没有吸收消化就不可能有输出、表达;表达可以促使学者有目的、有选择的吸收。
二、古人读书之法
古代典籍多如人海,百货皆有。面对篇帙浩繁或内容庞杂的典籍,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更难以吸收消化,导致收效甚微。因此怎样阅读才能提高效率,古人身体力行,曾多方面尝试并留下许多宝贵经验。
孔子有“学???结合”法。孔子特别强调读书要思考。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只读书而不思考,就迷茫无所得;思考了而不努力读书就会停滞不前。孔子把读书和思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思考中再继续读书。孔子的读书方法抓住了阅读的本质。明代理学家薛宣云:“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惟精心寻思,体贴向身心事物上来,反覆考验其理,则知圣贤之书,一字一句皆有用矣。”(《读书录》)学贵善思,好学深思,心乃知其意,古人言“学有辍时,思无辍也”。一旦读书产生疑问,就要仔细思考。朱子在《训学斋规》提出“心到、眼到、口到”之法,并认为三者之中,“心到”最为关键,因为读书必须专心一致,心无旁骛,眼口才能协调统一,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三心二意,朝秦暮楚,是难以获取新的知识,更不要奢谈巩固旧知。
孟子提出“质疑”读书法。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告诫读书者要有质疑的精神,读书不仅要有选择,更重要的是不要盲目迷信书本。读书时,只有善于发现疑问,提出疑问,才能真正把握书的精髓。因为人的思维活动是从疑问开始的,“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与庄定山》)读书须有怀疑的精神和态度,这是独自立论和学业骤进的条件。怎样才能致疑呢?朱熹认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晦翁学案》)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通向创造的第一步阶梯。真理不辨不明,谬误不辨不清。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释疑的过程。熟读书,自然有疑。如果读书不广,研究不精,没有己见,则不能致疑。所以说,善于读书者往往能群疑并起,以致于寝食俱废,学业就能突飞猛进。当然,学贵质疑,也要善疑。当疑不疑,或者不当疑者乱疑,必将误入岐途。
古人读书强调虚心专意,循序渐进,最忌讳急躁,喜新厌旧,枉用心神,空费目力。因此古人认为读书要仔细体会作品内涵,通过发散、联想、再思考获得新知,从而既入之内,又出之外。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认为读书应该分两步走,先是要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意旨,然后又要走出文本,对作者的意旨进行阐发或批判。同时,这两步是统一的,“入”是“出”的基础,“出”是“入”的目的。
读书之法形式各异,不同之人各有不同。如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苏轼“定向阅读”法,朱熹的“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tf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1.1生活 观察(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苏科版2024).pptx VIP
-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诊治-极经典.ppt VIP
- 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八月下旬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优秀病例汇报大赛课件(手工精品图文).pptx VIP
- 掼蛋教学课件.ppt VIP
- 太阁立志传5资料集.doc VIP
- 七月下旬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二次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美容礼仪与人际沟通讲解.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