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科考作弊与关防趣谈
古代科考的作弊与关防趣谈
自隋唐创建科举取代门阀以来,对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经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入仕毕竟是一条充满希望、颇具诱惑力的捷径。然而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毕竟有限,因而考场作弊现象。诸如挟带、替代、贿赂考官、疏通关节等也就屡禁不止。
为防科场作弊,历朝在搜检方面是颇下功夫的。顺治十四年(1657年),皇上谕令刑部:“开科取士。原为遴选人才,以备任使。关系最重,岂容作弊坏法。王树德等交通李振邺(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贿买关节,紊乱科场,大干法纪,命法司详加审拟……”(《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百一十六,十三页。)为严肃科场规矩,清廷还制定了严格的搜检制度,《钦定礼部则例》规定:“令搜检人役两行排立,士子从中鱼贯而入,以两人搜检一人,务令各士子开襟解体。如有怀挟,即将本人照例枷革。”
这一年,江宁(今南京)举行乡试,为严肃考场。防止士人作弊。当时作为大考场的贡院,围墙外种满荆棘,故亦称贡院为“棘闱”。贡院里再分号房,每间号房约1.1平方米,每名考生一间。号房里有两块木板支在墙壁上。一高一矮,高的用作书桌,矮的作为座椅。由于考生在考试前一天就得进入号房,充当桌、椅的两块木板拼在一起就是考生的临时卧榻。考生在进入号房前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开襟脱袜以免有所夹带,就连带进去的糕点都要切开看看是否有纸条。为了防止考生作弊,明确规定只穿单衣,不能穿夹衣。只能戴单毡帽,不能戴棉帽。为了便于考官监视,每一间号房的正面都是敞开的,既无门。也无窗。就是在这样一种严密的监视下,考生要进行三场考试。为防止请人代考,每个考生要有两个保人,一个叫“认保”,由考生自己认:另一个叫“派保”,由上面指派。到清仁宗嘉庆年间。乡试时间定为一整天,每人须完成两篇文章。为防作弊,规定中午自带干粮,就地吃饭,不准外出;每个考生的桌下都备有一个罐钵,供方便之用,但大便除外。实在需大便者。必须先向监试申请,再由监试官指定“派保”跟随监视去茅厕,规定不能由“认保”跟随去茅厕,以仿串通作弊。
顺治帝整饬考场后,科场作弊之风曾一度有所收敛。不过,此后不久,“怀挟”之风又有所抬头。为解决“怀挟”这一弊端。乾隆下令有关官员制定对考场士子更加严格的搜检措施,特别是对考生的穿戴作出更严格的规定:不论是帽子,还是衫、袍、褂。都必须是单层的,皮衣和毡衣要去掉旱子,裤子不论绸、布、皮、毡都只能是单层,袜子用单层的,鞋用薄底,不准穿厚底靴子;坐垫用单层毡片;其次,对考生考试所用的工具也作出了规定:考生用来装考试工具的袋子不能有里子,砚盘不能太厚,毛笔的笔管必须空心,装水的容器要用陶罐,木炭只准两寸长,烛台要求是锡做的并且只能是单盘的,烛台的柱子必须空心通底,糕点都要切开。“字圈、风炉、茶铫等物,在所必需,无可疑者,俱准带入”、“考生装用品的篮子要编成玲珑格眼,以便搜检。”对搜检时的姿势也立有规定:“至?裤既用单层,务令各士子开襟解袜,以杜亵衣怀挟之弊。”这里说的亵衣和?裤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衣内裤,穿在贴身的那一层衣裤,入场时都要解开。在封建社会里。重男轻女,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是清一色的男子,因而历代科场考试监临官们也就没有必要设立女监临官,如今有的文学作品和影视戏剧作品,说某某女扮男装参加乡试、会试或殿试,甚至得中状元,其实这一说法是忽悠现代人。纯属子虚乌有。尽管你身怀高超的骗术,要混过两个搜检人的耳目,可谓是难上加难。可以肯定,原形毕露“庐山真面目”是在劫难逃的。
历朝科场不仅严格搜检考生,而且还注重对所有进入考场的人员和物品都有严格的控制。在乡试、会试进行之前,考场的巡查官可对进入贡院的用具以及与考试有关的人员都要进行严格搜检,并严格限制进入考场的人数。例如,根据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规定:“主考可各带三人,同考各带二人,御史各带二人,笔贴式各带一人。”对执行搜检任务的差役也要经过御史和提调官的查核和搜检。防止他们顶替入场或用其它方式来作弊。实际上凡是与考试相关的人员都在识认和搜检之列,目的是将舞弊的行为杜绝在考场之外。
科举考试走过1300多年,科考作弊的各种手段和现象也随之层出不穷,从未间断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科举考试寿终正寝。然而。选拔人才。始终还是离不开考试。
1928年国民党在南京组成行政、立法、考试、监察、司法等五权分立的国民政府,其中考试院操人才考选任用之柄,凡政府需要的公职人员,国家需要任命的官员。各个专业部门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须通过考试院考试选拔。1931年7月,国民政府举行了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这一次筹备日期之长,动员人力之多,据当年参加考试的司其仁回忆。远远超过清末的进士考试与北洋政府举行过的高等文官考试。
为防止考生考试作弊。当局也颇费苦心,面对考生如临大敌。7时半,电铃响,试场门开,门口摆有一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