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中国陶瓷史上奇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三彩中国陶瓷史上奇葩

唐三彩中国陶瓷史上的奇葩   唐三彩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唐代文物,它是一种低温着釉、陶质精细的器物,表面主要有绿、黄和红褐三种颜色,因而得名“三彩”。      一、唐三彩的产生与发展      在唐代以前北朝时期的黄绿彩陶器被视为唐三彩的前身,然而它毕竟不是三彩。考古发掘表明,低温、单色釉器物的发明渊源于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北朝和隋已经出现青瓷。这些工艺是唐三彩出现的基本条件,釉陶和瓷器的成熟,使艺匠们得到启迪,终于在唐代创造出多彩变幻、别具艺术魅力的唐三彩。   唐代三彩器的制作始于何时,从有纪年的唐墓考察,早于唐高宗时期的唐墓不见出土。这似乎说明,三彩器始烧于唐高宗时期。综合目前资料,真正的、别具一格的三彩器的确是在唐高宗以后形成的。发现于纪年墓葬的最早的唐三彩是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郑仁泰墓的一件蓝釉三彩盖钮,还有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李凤墓的三彩双联盘、三彩塌。其后三彩器突然兴盛,出现了大型器物,许多都是作为冥器随葬,在随葬品中大量取代陶瓷器。最好的三彩器作品主要集中在8世纪前半叶,地域主要分布在洛阳和长安地区。如永泰公主墓出土瓷器皿仅5件,而三彩器皿多达104件。   既容易烧造又十分漂亮的三彩器在唐墓中作为一种随葬品而盛行,大约在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650―756年)。三彩生活用器的出现要早于三彩俑,武则天以后的墓葬中三彩俑才较多地出现。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6年),是烧制三彩器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三彩俑不仅产量大、质量高、色彩绚丽、造型多样,而且人体结构准确,形态逼真传神。以色彩取胜、富丽堂皇的三彩器的特殊工艺给图案构想创造了新天地,唐朝人在三彩器创作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天宝以后三彩器的数量逐渐减少。至中晚唐以后,三彩器在墓中几乎没有出土,而被瓷器所代替。若对三彩器的发展进行总体观察,其中的原由不难理解。   初唐的三彩器以褐赭黄色为主,间以白色或绿色釉,采用蘸釉法,施釉较草率,釉层偏厚,流釉或烛泪状,釉层没有完全烧开,色泽暗淡。盛唐时期,三彩器工艺明显进步,在器型品种上,除了器皿以外,出现了大量生动的三彩俑,尤其是天王俑。这时的三彩器釉色润莹,赋彩自然,采用混釉技法,器皿多为内外满釉,色彩有绿、黄、白、蓝、黑等;装饰手法除了刻花、印花外,还广泛使用堆贴和捏塑;装饰内容丰富多彩,花鸟走兽无所不包。然而中晚唐时期的三彩器制品每况愈下,多为小件,趋于单彩釉,而且釉面单薄,脱落剥蚀现象严重。这一现象恰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现象,而这正是安史之乱促使的。      二、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成就,可在唐代文献中却没有记载,唐三彩之名是在近现代古董收藏者中叫开的。作为一种工艺品,它并不仅仅在唐代烧造。   唐三彩虽然是陶器,但与一般低温的釉陶不同,它的胎体是用白色黏土(高岭土)制成的,釉的釉基是石英,釉料则用数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主要有3种:用氧化铜烧成绿色、氧化铁烧成黄褐色、氧化钴烧成蓝色,并用铅作釉的溶剂,利用铅在烧制过程中的流动性烧成黄、赭黄、翠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各种色调,斑斓绚丽,使人想见盛唐的风采。   唐三彩的烧造工艺为两次烧成,先是在1000―1100℃的高温下烧出素坯,然后取出在胎体上施釉,再经800―900℃低温复烧而成。经检测,其坯釉膨胀系数基本一致,这使得坯釉结合良好。   唐三彩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表明古代陶瓷工匠对各种呈色金属原料特性的认识、化学技术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其实带色釉的发现和运用在汉代就已出现,如翠绿、栗黄、茶黄等色釉被广泛使用。到北朝时期,也就是公元5世纪初,我国北方就开始有黄釉、褐釉彩色瓷器的烧造。至晚到北齐,出现了白瓷和彩瓷。      三、唐三彩器类      唐三彩器大致可分如下三大类:   (一)生活用器,有瓶、壶、罐、钵、杯、盘、盂、烛台、枕等10多种,每一种又有许多式样,如瓶有双龙耳瓶、双系扁瓶、花口瓶、洗口瓶和细颈瓜腹瓶等多种。   (二)俑,人物有贵妇俑、男女侍俑、牵马俑、文官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等,动物俑有马、驴、骆驼、猪、牛、羊、狗等,禽有鸡、鸭等;   (三)居室用具的各种模型,常见的有亭台楼阁,又有花园中堆砌的假山和水榭,各种房屋、仓库、厕所、车、柜等,凡死者生时所享用的事物无不具备。      四、唐三彩的生产      三彩器在唐代大中型墓葬中经常出土,但找到制造场所较晚。上世纪50年代在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大、小黄冶村发现窑址,采集到不少三彩器的残片,当时没引起关注。1975年以后进行了反复调查,发现分布在黄冶河东岸有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的窑场,试掘出土了一批遗物,有三彩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