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当前青少年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当前青少年现状分析与思考
在社会的转型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社会的消极影响较大,其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少年,身心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青少年现状
(一)据调查显示,有25%左右的学生学习很被动,认为是为家长学习,家长要求他们到学校,他们不得不到学校混日子,普遍认为学习是最烦恼的事情。他们的是非观模糊,审美情趣超乎寻常,令人费解,心中崇拜的是社会“时尚”,认为身边学习努力、表现好的同学不值得一提,嗤之以鼻,更谈不上崇敬英模人物。
据调查显示,有87%左右的学生只是为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笔者认为无可厚非,不赞同一些微辞:这些学生缺乏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人如此抨击我们的教育:小学生、初中生灌输什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学生才谈什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关键是引导学生不把“好工作”与发展、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割离开来,让学生明白有一份好工作就要努力工作,既为他人工作,又为自己工作的朴素人生理念。因此,今天的学习既是为自己将来的一生幸福,又是在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奠定文化基础。
(二)不喜欢劳动,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也不懂得节俭。城镇多数孩子几乎不做家务,如自己的房间打扫、整理都依赖于家长,生活自理能力差。调查显示,家长们大多认为花零用钱是小事,孩子的零用钱64%是家长主动给的,36%是孩子向家长要的,零用钱部分用于买零食,部分则用在“游戏机房、网吧”。这些孩子花钱不心痛,且呈现年级越高,零用钱越多,花钱越多的现象。
农村孩子父母外出务工,孩子不珍惜父母挣来的辛苦钱。一方面父母以满足孩子花钱的需求来弥补自己不在子女身边的缺憾心理,另一方面孩子不理解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大把花钱,毫不心痛。留守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更令人忧虑。
(三)据调查显示,有8%―13%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机房和网吧。日前,文化市场不规范,游戏机房、网吧无照营业的有之;基本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环境恶劣,如通风不好、安全进出口不畅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有之,这些场所明示“未成年人勿进”,但业主经营对象其实主要是青少年。游戏、网络多数是暴力、黄色???内容,严重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四)道德滑坡,不遵守社会潜规则,甚至吸烟、喝酒、早恋等现象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性格任性、倔强;以我为中心,自私,缺乏同情心;做错事不仅没有勇气道歉,甚至不承认做错,更不会想到认错;不诚实,撒谎较突出;是非观不明,对他人错误行为,不但不予以抵制,反而觉得有理,合起伙来欺骗教师、家长。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抽烟、喝酒的不是个别,其中多数学生觉得好奇、好玩,有的认为这样生活洒脱,衣着、发式等全然不顾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自有他们心中的“偶像”,追求所谓的“美”。
(五)据调查显示,有25%左右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理普遍脆弱,心理承受力较差。
(六)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二、青少年呈现上述状况的分析
(一)教育资源的不足。我国拥有世界人口1/5的人口大国,教育资源不足,这是现实。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投入总体加大,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高中、高等教育资源紧缺,西部内陆部分县及其以下农村地区,高中教育像高等教育一样是“尖子生”教育。例如贵州省务川县2008年初三毕业生7081人,升入高中1426人,高中入学率仅20.1%,像务川这些地区的初中毕业生要想升入高中学习,家长、教师唯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反复进行“应试”题型训练,使学生处于长时间超强度学习,这样自然就会使学生身心疲惫,甚至厌学。
(二)学校教育智育至上。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围绕中考、高考成绩评价学校,全社会更关注中考、高考成绩,并以成绩看待学校,因此,素质教育至今仍未真正落实。相反,“应试”教育扎实有余,有的学校毫不避讳地提出“分数至上论”,谁考试分数高,谁就是“优秀生”,纯粹以分数来评价教师和评判学生,而在评选“优秀生”时学校大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选定。学校“德、智”教育失衡,“智育至上论”为师生普遍认可。
(三)家庭教育缺失。不少家长盼望子女成才心切,在学习方面不切实际地对子女高期望、严要求,造成孩子有太大的身心压力。针对近5000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9.5%的家长最关心子女的是“学习成绩”,有81.3%的家长对子女最大的希望是将来能上大学,有一份好工作,在孩子面前唠叨最多的是“除了读书,你什么都不管”,要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应试书”,把做人之道全然置之脑后。有的家长把子女教育完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一旦上学,其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出了问题,指责声不断,根本不思考家长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