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河湟文化调查思考
对河湟文化调查思考
摘 要: 乐都地处湟水谷地,在河湟文化的形成、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笔者在乐都书画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联系河湟文化发展和中华文化内容,旨在阐述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是一种先进理念,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留住传统文化,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河湟文化; 调查; 乐都; 书画; 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43-02
河湟,当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是唐蕃古道和丝绸辅道的必经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河湟多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区域文化共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河湟文化,成为黄河源头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
乐都地处湟水谷地,在河湟文化的形成、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乐都崇尚教育、重视传统文化,因此,被誉为青海省文化县。当前,乐都县委、县政府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以打造生态旅游县、特色文化县为主题,力争使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县委书记王朵云的支持下,2010年初,笔者深入乐都县区,调查乐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市场。
一、前言
中华文化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整合。在工业化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相对提高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在政府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下,我们有责任在提升县区、民族聚居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放到重要位置。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乐都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城市文明建设初见成效,农村和城镇人口的住房、家电使用、饮食结构和服饰文化等得到极大的改善;大棚蔬菜,包括紫皮大蒜、辣椒等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逐步向高效、高产和优质的“两高一优”方向迈进。仅仅几年时间,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城区规划建设和房产业的开发,公共交通事业、绿化建设和车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各种餐饮业、服装业、文化娱乐业竞相发展,吸引了外地商人前来谋求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城创业。工薪阶层、乡村农民节假日休闲聚会,都以县城为中心,尽情享受生活,感悟文明,特别是年关期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呈现一派繁荣昌盛、欢乐祥和的景象,县区、民族聚居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同时,人们追求现代文明的趋势日趋高涨。
但是,现代文明的发展,不等于脱离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精神风貌,所以,我们必须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文明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使千年文化永远彰显民族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挖掘、保护祖先创造的古文明和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调查包括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老庄哲学和儒家文化,它在一个地区究竟保留和继承了多少,还有多少有待于我们抢救、挖掘和整理。
在历史的长河中,河湟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俗文化。它是甘青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的重要分布区,乐都柳湾彩陶因出土数量巨大、纹饰精美享誉国内、外,目前,柳湾彩陶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彩陶专业博物馆;自汉末魏晋,因少数民族政权的扶植,佛教就逐渐在河湟地区兴盛,在明代洪武年间所建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在河湟素有“小故宫”之称,是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使大量外地游客和学者慕名而来。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乐都南山射箭、北山赛马、高庙踩高跷、瞿昙花儿会、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等都是乐都民族、民俗文化的招牌。
河湟自汉代始,受中原王朝管辖,在儒学文化推行方面,通过移民、任官、屯垦等方式,使中原汉族人不断迁徙并定居在河湟地区,引进了中原先进农耕文化和典艺,使河湟地区不断涌现出一批地方文化、艺术名人。其中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3)的碾伯凤山书院在河湟“四大书院”中最早建立,凤山书院开设了修身、国语、历史、地理、算术、书画等课程,使乐都成为河湟地区推行儒学教育的最早县,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地方文化名人,传授传统文化,影响至今。
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工业化浪潮的冲击,处在失传、断代的境地。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文化的保护、发展和繁荣,那么,乐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怎样的呢?
二、书画市场调查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此次文化调查中,笔者对乐都书画艺术的传承和书画市场的发展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访问和调查。
乐都县文化馆的对外展览大厅开展地方名人展、外地书画家个人展等,是宣传传统书画艺术的窗口单位;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几所私人艺术学校开展中小学生书画培训班;由当地文化领军人带领成立的书画组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