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在华外资银行最初市场退出及其原因.docVIP

晚清在华外资银行最初市场退出及其原因.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在华外资银行最初市场退出及其原因

晚清在华外资银行最初市场退出及其原因   摘要:鸦片战争期间,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861―1865年间,又有一批外资银行在华设立营业机构,由此形成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然而接踵而至的则是1866年以后部分外资银行因经营失败或业务不景气而退出了中国金融市场。这部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失败对民族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也有警示作用,其中的原因值得国人重新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晚清   中图分类号:F82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037-02      1845―1865年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形成了第一次高潮。然而接踵而至的则是1866年以后部分外资银行因经营失败或业务不景气而退出了中国金融市场。这部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失败对民族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也有警示作用,其中的原因值得国人重新审视和思考。   一、洋务运动期间在华外资银行的市场退出率很高   1845―1895年间在中国设立的22家外资银行中,有汇川银行、利生银行、利华银行、利升银行、德意志银行、德丰银行、呵加剌银行、汇隆银行、俄国对外贸易银行、日本东京第一国民(立)银行、丽如银行、法兰西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公司等13家因经营不善或其母国国内政策变化或总行的跨国经营战略发生调整而在1861―1895年的洋务运动期间相继退出了中国金融市场 [1],其市场退出率为63.64%;而1861―1895年间在华新设的16家外资银行中则有11家退出了中国市场,其市场退出率高达68.75%。换句话说,在1845―1895年间,外商银行的市场生存率只有36.36%,1861―1895年间也仅有31.25% [2]。   可见,享有不平等条约保护的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生存率也不高,其脆弱性也很明显,外资银行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无所不能和信用稳固无比。   二、早期在华外资银行的金融脆弱性及其退市原因   洋务运动期间13家外资银行退市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非审慎的投机经营给银行带来损失或失败。汇川银行、利生银行、利华银行、利升银行、呵加剌银行、汇隆银行、丽如银行的退市和法兰西银行的第一次退市(1889年)都与其(主要是总行)投机经营发生严重损失或失败有关。   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引发了世界性的棉业投机和金融投机热潮,这股投机的热潮也波及到了中国上海银行业。当时上海的外资银行就通过其业务和买办参与鸦片、棉花、外汇、房地产、股票的投机活动,“纵容其买办做投机生产”,以至买办的投机活动“达到了毁灭性的程度”, 外商也因此尝到了苦头 [3]。1862年,香港麦加利和呵加剌两家银行做鸦片抵押放款,一次就损失了115 000英镑,以致麦加利银行当年竟发不出股息来。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并引发了1866年的世界金融风潮,欧洲的不少银行因参与投机而倒闭,上海的银行业也受到冲击。上海的外资银行因为通过买办放款给当地的116家钱庄中的54家做外汇投机,所以在金融恐慌袭来之后,钱庄和外资银行均受损失,外资银行因此倒闭了5家,另一家则被迫重组。   1875年,麦加利银行汉口分行因为放款支持汉口的洋行进行茶叶投机,受洋行投机失败和破产的影响也随之倒闭。1883年1月,丽如银行因为投机于锡兰和毛里求斯糖业失利而亏损,以致其股票市价暴跌并于1884年5月倒闭。   19世纪80年代初,外资银行也大量放款给买办和钱庄做股票投机生意,股市崩溃后出现了股票债务纠纷,以至上海县署和英法租界公堂案牍山积。汇丰银行就经常向其总行买办罗鹤平的关系钱庄拆放资金,供其进行投机活动。1892年,罗鹤平投机失败拖垮香港、上海、广州的不少钱庄,导致汇丰银行被迫动用300万元准备金来填补当年的营业损失。大东惠通公司(银行)从事股票投机,并在伦敦和中国金融市场之间进行套利经营。1891年时曾经以三分低利在伦敦借入英金,而后在中国以七到八分高利贷出白银。由于1892年世界白银价格猛跌并导致中国银汇下降,所以外商在华投资的换汇成本提高,大东惠通公司的资产贬值并发生严重的汇兑损失,耗空了历年积累的准备金,从此元气大伤。可见,部分外资银行非审慎经营,过多涉足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投机活动,是其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   2.部分外资银行经营管理不善,出现倒账,或者市场竞争失利,业务难发展,无法维持银行的经营。洋务运动时期外资银行业规模扩张很快,这个时期在华新设立的外资银行是鸦片战争期间的2.66倍,这还不包括国外银行在华设立的代理行的数量。到1894年的时候,尚在营业的呵加剌、有利、麦加利、汇丰、德华、大东惠通、中华汇理、横滨正金等8家外资银行在华投资的总额,估计已经达到了2 809万美元 [4],在华外资银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