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理想执著女强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红理想执著女强人

李红理想执著女强人   从《对话》到《赢在中国》,再到美国拉特里奇资本中国区战略合作伙伴,一个新闻女性的传奇      在人群中寻找李红,可能她不是漂亮的一类,却是更稀少的智慧的女人。缜密的思维使她成为幕后运筹国内外公共关系、邀请高端嘉宾的有力操手。她的干练像浮雕一样,鲜明地凸现在你的面前。她吐字如珠,行走如风。生命在名字的通俗下大写着红色般的奔放。她的语言没有多余的修饰,更多的是激流下的冷静从容。      专注,所以成功      李红生长于军人家庭,于是她信奉用行动实践自己的人生。在25岁,同龄人还逗留在生命的迷惘里,她已为自己的人生打好了草稿。1998年,她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求学期间,经过英方大学的选拔和面试,瞅准了自己的机会,踏上了留英的旅程。      “可陷阱无处不在,”她笑笑,“因为专注和安全的疏忽,我在英国遇到???三次打劫,其中两次发生在同一晚……”回头看,李红仍然认为“在英留学期间,是最艰苦、恐惧的阶段,但更是人生中受益最大的时期。”她在海外游学的孤独里,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一去两年半,她在英国拿下两个学位,并于2000年获得Leeds大学商学院(全欧洲排名前五)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结束学业,她已经磨炼得更加独立,理智而无畏。   对新闻的喜爱和商业的敏锐也使她的知识在充实,思想在沉淀,人文熏陶填充了她以往性格上的不足。她意识到要做些什么。她在毕业实习阶段制作过一期“名人专访”,就“加入WTO后中国的贸易蓝图”问题,采访Leeds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教授、国际贸易领域全球著名研究学者彼得?巴克莱(Peter Buckley)先生。她主动与大学传播学院领导人沟通,在学院安排新闻系学生的协助下做足采访,初露的峥嵘也成为了回国后工作的蓝本。MBA毕业时,她又找到了当地的书店老板,把家人远涉重洋寄来的中文专业和论文参考书推销给书店,不但讲了一个不错的价钱,又充实了自己需要的外文原版书籍。回国前,李红幼时种下的CCTV情结已变成热爱,她给央视一位领导洋洋洒洒写了厚厚的一封信。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领导针对“重视归国人才”的话题与其他领导进行过探讨。   在机遇的牵引下,她被召到新闻界著名制片人王利芬的麾下。她做过资讯编译、编导,负责选题和高端嘉宾的外联工作,一步步如履薄冰,严谨和追求完美成为寸步不离的习惯。她在赵倚卓导演的指导下,担纲独立完成过一期《你身边的经济学》栏目的编辑,并全揽节目的翻译工作。主嘉宾是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教授,围绕他的获奖理论“劳动力市场之信息不对称”进行探讨,理论深度加大了编辑的难度,在时间和专业翻译上也存在困难。李红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她一边思索,化不可能为可能,终于从时间和质量上保证了节目的品质。在对话外联工作中,后来公关危机不止一次在半路杀出,却最终经她执着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一一化解。一个周五的晚上,她接到本不属于《对话》份内工作的任务:两天内为《经济信息联播》完成近三万字的国外资讯翻译工作,翻译资料作为创办《经济信息联播》节目关键成员小组会议的参考材料。李红完全是一分钟未合眼,两天里全力拼智力,没有要求任何报酬或补助。“在央视的成长和发展,得力于新闻界著名制片人王利芬的扶持和培养”。李红感恩如斯。      行动大于语言      倔强李红对自己的要求近乎残酷,更是颠覆了男性社会的审美观,她觉得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一个团队共同做一件事情的女人更有魅力。“男女之间只有性别的差别,没有智识的差别,女人像男人一样生活是社会的进步。”虽然事业排在心中的第一位,李红否认自己是事业上的工具,不认同黄牛般的默默耕耘,但她更向往生命的高格调,要在人格上锤炼自己,保持生命的纯净和安然。   在《对话》工作的近四年间,李红拒绝了多次明示或暗示的诱惑,新闻事业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要求使她抛却了原本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利益。感恩,本色,才是李红。她要问心无愧。   李红在日志里写过一句话:“人要成名,我要立世。”利益前的抉择,使周围不少人走穴跳槽,或者创业经商,离坚持操守越走越远。而李红仍孑然一身,扎根不闻名利的土壤深处,坚守在沉默的冷清的幕后。“抵制诱惑吧,这样你才能不断地做出高尚的行为。”不知哪位名人的话在李红的心里留下投影。人格是一道有难度的选择题,她做的只是沉潜,然后静静释放却广聚威力。   在进入《赢在中国》栏目之前,李红与国际论坛著名主持人潘杰客先生,于2005年6月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KSG)中国论坛”项目有过一次成功合作。潘杰客先生当时是KSG全球校友会董事会副主席,在5月底接到KSG院长David Ellwood来华访问的通知后,遂急邀李红全权负责此次“KSG中国论坛”项目事宜。从招聘、组建项目团队,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