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林米粉经营现状及品牌策略研究
桂林米粉经营现状及品牌策略研究
[摘 要]桂林米粉名声在外,但就桂林米粉店而言,店面卫生条件差、规模小,店主缺乏品牌经营意识,且各自为政,缺乏行业竞争力。论文从店面的设计、多种经营、标准化作业、行业整合、文化旅游等方面论述了桂林米粉的品牌经营策略。
[关键词]桂林米粉;经营现状;品牌形象;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080-02
1 桂林米粉的经营现状
1.1 米粉店简陋、规模小、卫生条件差,店主缺乏品牌经营意识
桂林米粉名声在外,桂林人对桂林米粉更是情有独钟,桂林米粉是许多桂林人的早餐,甚至是中餐和晚餐。外出归来的桂林人,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桂林米粉。桂林的米粉店很多,分布在各大街小巷,全市约有1700多家米粉店。大多数米粉店面积小,装修简陋,环境卫生普遍很差。许多米粉店的工作人员直接用手抓起卤菜(卤牛肉、卤猪肉等)切片给顾客,酸豆角、芫荽、葱花、辣椒等配料直接摆放在暴露的地方,供人们自取,夏天很容易招引苍蝇,非常不卫生。很少有米粉店店主重视品牌形象,就连一些“老字号”也不重视自身形象,店内装修很简陋,没有任何体现米粉文化的装饰,没有丝毫关于自身历史的宣传,工作人员也不穿统一的服装。目前,米粉店中仅有“又益轩”等少数几家注册了商标。市中心有一家经营了几十年的米粉店,一代又一代的店主都没有意识到商标注册的重要性,等现在的店主醒悟过来时,店名已被外地餐饮界人士抢注了。桂林米粉生产厂家中也仅有桂林市米粉厂申请注册了商标。许多米粉生产企业都没有包装,米粉出厂时连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不标明。因此,很少有米粉店能做出规模,做出品牌,向外扩张者更是寥寥无几。
1.2 各自为政,缺乏整体竞争力
无论是桂林米粉的生产厂家还是米粉店,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上都各自为政,呈现散沙格局,缺乏整体竞争力。桂林生意较好的米粉店店主都认为,米粉好吃与否,关键在卤水配方,如果把自己的秘诀“交流”给别人,教会了别人做生意,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生意。所??,桂林很多米粉店老死不相往来,彼此间没有任何沟通和交流,米粉的做法没有创新,基本上都是卤粉、汤粉、炒粉等几种常见吃法,解放前一米粉名店的米粉套餐有十几种吃法,但手艺已失传。几年前,某一米粉店曾推行米粉套餐,有好几种吃法,但因得不到真传,难以维系。米粉的价格多年没有太大的变动,从十年前的二两一元多到现在的两元多。经过竞争的淘汰,桂林生榨粉生产厂家从20多家减至不足10家,这本是企业合作,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好时机,但大家仍纠缠于价格,没有长远的打算,没有交流与合作的意向。前年,由南宁米粉行业牵头,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编写了《米粉质量安全要求》,南宁米粉行业开始整顿行业秩序,要求米粉生产企业严格按规范生产,米粉店按质量要求规范经营。桂林米粉生产企业却由于缺乏合力,错失了参与行业大整顿的良机,结果连边都没沾上,在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行业一盘散沙,制约了桂林米粉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影响了桂林米粉的品牌形象塑造,一直以来,桂林没有出现一个拿得出手、叫得响的米粉品牌。
1.3 米粉店未能借文化、旅游优势打造品牌形象
桂林米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可以说是世界快餐的鼻祖。桂林米粉也是中国食文化的代表。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秦始皇派大将屠雎率军经桂林南下攻打南越(今广东及广西南部)。大多数士兵是北方人,他们吃不惯南方的大米饭,食量锐减,士气低落。军中厨师只好将大米碾成粉,然后再擀成北方的面条状的米粉,但是由于米粉没有面粉那么好的韧性,用米粉擀出的“面条”易断易碎,难以成形。有人想出了解决的办法:用石头做成一个窝,窝底钻若干小孔,然后将柚子般大小的湿米粉团放入石窝中,上面用一个木塞加上杠子用力往下压,细细的米粉条就从石窝底部的小孔里流了出来;与此同时,在石窝下面放一口大锅,里面烧一锅开水,让米粉条落入水中,稍煮一下就熟了。这就是最早的桂林米粉。由于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军中出现了各种症状:消化不良,胸腹胀痛;中暑或感冒,上吐下泻;患上了疟疾,忽冷忽热……于是只好请当地瑶族人进献药方。瑶族人用花椒和陈皮(能治胸腹胀痛、止吐止泻)、香薷(解暑热)、桂枝(治感冒)、草果(治疟疾)、八角和桂皮(增加香味)、甘草(士兵们从北方带来的)等8味香料配草药来熬成浓浓的汁,给每个士兵的米粉碗里添上一勺,既好吃又能治病。这就是桂林米粉最早的卤汁。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带回了印度的山奈和欧洲的茴香;郑和下西洋后,带回了印尼的槟榔、胡椒和丁香。于是桂林米粉的卤汁中又加入了这5味香料。以上13味香料和草药便是桂林米粉卤汁的基本配方。对于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