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读片推荐.pptVIP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颅CT读片推荐

头颅CT读片 CT的发展史 CT是英国的电气工程师Hounsfield于1969年设计成功。1972应用于临床。 CT的诞生开创了数字化影像的先河,是放射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因为CT的发明,对医学影像学的重要贡献,Hounsfield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CT成像的基本原理 CT是根据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对x光线吸收能力的不同,利用旋转发射的x线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一定厚度的断层扫描,由探测器接受穿过该层面衰减的x线。 x线→可见光→电信号→模拟/数字转换器→可供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像素)→数字化图像。 CT的组成 CT主要三部分组成 1.扫描部分 (x线球管 探测器 扫描机架) 该部分用于完成对检查部位的扫描。 2.计算机系统 将扫描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运算。 3.图像显示、打印和存储系统。 CT扫描基线 外耳道 CT窗口技术 脑组织窗、骨窗 人体各组织结构不同,对X线衰减各异,形成不同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CT值来鉴别组织的性质。 空气对X线的吸收为0,故空气的CT值为-1000; 骨组织的X线衰减是水的2-4倍,CT值为+1000; 水的CT值为0。 CT读片原则 扫描位置与层次的判断 了解人体横断层解剖,观察扫描位置是否正确。 异常影像的观察 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数目、边缘、密度、内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等。 分析与判断 诊断的基础是首先了解正常影像解剖,并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再结合临床做出正确判断。 头颅CT的经典断层影像解剖 一、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 颅前窝底部: 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 颅中窝: 前界:蝶骨。 后界:颞骨岩部(岩骨)。 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 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颅后窝 前缘:岩骨。 后缘:枕骨。 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延髓、脑桥:位于第四脑室前。 二、鞍上池层面 颅前窝:颞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行星。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 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常可见“V”字型视交叉。 颅后窝:四脑室或四叠体池。 三、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 前方:额叶 外侧:尾状核头部 后方中线处: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 颅后窝:“Y”字形或“V”字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在内侧(小脑上蚓部),幕上结构在外侧(枕叶)。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 四、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 叶(脑岛)。 四叠体池: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三脑室连接。 基本概念 基底节(基底核):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灰质核团,是组成椎体外系的主要结构。 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 区,是由上、下行的传导束密集而成。 分为三部分:前肢、膝部、后肢。 膝部有皮质脑干束;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 质束、听辐射和视辐射。 内囊的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的垂直分支豆纹动 脉,管腔细,压力高,极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 压突然升高时就会破裂出血,所以内囊是脑出血 的好发部位。 当内囊损伤时会出现: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 辐射受损)、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 和偏盲(视辐射受损),“三偏征” 外囊:是位于屏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带,主要由岛叶发出的皮质被盖纤维组成。 外囊出血主要由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裂支破裂所致,血肿多较局限,高血压是主要病因。 外囊出血临床表现较轻,主要是血肿及继发的脑水肿脑水肿压迫内囊所致,一旦血肿或水肿消退,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五、侧脑室体部层面 由额、颞、枕叶构成。 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核和体部。 侧脑室后角(枕角)可不对称,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中线处可见大脑纵裂池及大脑镰。 六、侧脑室上部层面 两侧脑室体部被胼胝体分开。 侧脑室体部的外方为顶叶。 顶枕沟及中央沟将大脑分为额、顶、枕叶。 七、半卵圆中心层面 在胼胝体和侧脑室上方,大脑镰自前向后贯穿中线。 白质部分为半卵圆中心。 额叶范围缩小,顶叶所占比例扩大,枕叶基本消失。 半卵圆中心:位于胼胝体上方,由左右大脑半球髓质形成的有髓纤维,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