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苏北永佃制分析-analysis of permanent tenancy system in northern jiangsu in modern times.docx

近代苏北永佃制分析-analysis of permanent tenancy system in northern jiangsu in modern times.doc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苏北永佃制分析-analysis of permanent tenancy system in northern jiangsu in modern times

陞、村松佑次、曹幸穗、江太新、方行、费孝通、张佩国、周子良、梁治平以及我的导师慈鸿飞先生等人。目前,对永佃制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只有赵冈的《永佃制研究》一书,涉及到的论著主要有:杨国祯《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丁长清、慈鸿飞《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商务印书馆,2000年)、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新星出版社,2006年)、周远廉、谢肇华《清代租佃制度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方行、经君健、魏金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等等。相关的论文较多,如段本洛《永佃制与近代江南租佃关系》(《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慈鸿飞《民国江南永佃制新探》(《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赵冈《论‘一田两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方行《清代租佃制度述略》(《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4期);莫宏伟《近代中国农村的永佃制述析-----以苏南为例》(《学术论坛》,2005年第7期);张弛《永佃制的法律经济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董蔡时《永佃制研究》(《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周子良《永佃制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价值》(《现代法学》,2002年第4期);杨国桢《论中国永佃权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李三谋、李震《清代永佃权性质重探》(《中国农史》,1999年第3期)等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封建地主经济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一些学者认为“永佃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一种对农民的榨取形式。”、“在永佃制下,佃农所受的经济剥削并未减轻。”(段本洛:“永佃制与近代江南租佃关系”《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永佃制是地主剥削形态中最凶恶、最苛重的租佃形式。”(董蔡时:“永佃制研究”《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国外的学者如日本的仁井田陞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从法制史的角度来研究明清时代的“一田两主”现象了。他认为“中国从前的土地所有权是一种片面的支配权”,而“‘一田两主乃至三主’的习惯就是适当的例子”。(仁井田陞:“明清时代的一田两主习惯及其成立”载于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八卷法律制度》中华书局1992年)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内外对于永佃制的研究开始走向多元化。赵冈、陈钟毅采用了西方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江太新、方行、曹幸穗等主要采用历史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黄宗智、梁治平、周子良等主要从法制史的角度来研究永佃制。在永佃制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张弛认为“永佃包括了‘永佃’、‘一田两主’、‘一田三主’三个阶段,其间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发生较大的变化。永佃制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张弛:“永佃制的法律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梁治平也认为“‘永佃’与‘一田两主’系历史上相关然而形态各异的两种制度。”、“‘一田两主’也象‘永佃’一样,乃由经济生活及租佃方式的变化中逐渐产生,只不过,前者是后者更进一步的发展。”(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第81--84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赵冈认为“明清时永佃制可以追逆到三个不同的来源,即(一)押租制的演变而成;(二)开荒加工取得的永佃权;(三)典卖田地演变而成。三种来源,殊途同归,最后都发展出田骨与田面两个独立的土地市场,田骨与田面成为两种独立的产权,各有其业主,而业主可以自由独立的处分、转让、遗赠与出售其产权。在永佃制的三种不同来源中,最有趣的是第(三)种来源,也就是由典卖田地演变而成的永佃制,也是‘一田两主’名词的来源。”(赵冈:“论‘一田两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我的导师慈鸿飞对民国时期江南地区永佃制状况经过研究后,认为“真正的永佃权必然具有田面权,没有田面权的‘永佃’,只能是长期租佃或永久租佃,而非真正的或典型的永佃制。”、“永佃制即为一田二主制,非此,不能称为永佃。”(慈鸿飞:“民国江南永佃制新探”《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从研究趋势来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大多数学者都开始关注永佃制对佃农的积极作用。如美国学者赵冈认为“‘永佃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主佃关系。双方逐渐疏离,而在此同时农村中的地主逐渐被边缘化,佃户的地位相对上升。”(赵冈:《永佃制研究》第101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法制史方面的学者周子良、赵晓力等人都在积极探讨目前在中国建立永佃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认为“从表面上看,永佃权确实具有剥削性。但永佃权的剥削性并非来自永佃权本身。在本质上,永佃权所反映的是一种长久的或永久的租佃关系,永佃权的剥削性与社会的根本性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相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全可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永佃制度,即农村集体组织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