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压电传感器的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算法分析-analysis of damage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of concrete structures using piezoelectric sensors.docx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压电传感器的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算法分析-analysis of damage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of concrete structures using piezoelectric sensors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论文中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共同工作过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沈阳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 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沈阳建筑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如作者和 导师同意网上交流,请在下方签名;否则视为不同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日期: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混凝土材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建筑都是以混凝土材料建造成 的。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结构形式之一。为此,人们对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要求日 益提高,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各种大型复杂的结构不断出现,土木工程结构开始向大型化、 复杂化方向发展。然而,这类重大工程结构在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使用期限中,受 到使用荷载和各种突发性因素(地震、台风、爆炸等)的共同影响,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 响下,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的抗力衰减和损伤积累,当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导致 整个结构的破坏,造成大量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国内外类似的例子也很多。例如,1994 年 美国加州 Northbridge 大地震时,很多建筑物在遭受主震后并未倒塌,由于结构的内部损伤 未被及时的发现,在接下来的余震作用下发生了倒塌。2006 年 5 月 19 日沈阳音乐学院大 连校区教学楼屋顶突然坍塌。这些事故在造成极大地人员及财产损失的同时,还给社会造 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 方面因素[1~2]:第一,先天因素影响。主要是结构设计和施工存在缺陷。在已建建筑物中,很多建筑 是依据旧规范完成的,相比现在使用的新规范而言,普遍存在荷载取值偏小,荷载组合不 合理等因素。再者,由于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会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均匀、漏振,保护层 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焊接绑扎不符合规范,偷工减料,以及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 都会导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伤。第二,结构载荷原因。载荷是导致结构损伤出现、发展和破坏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各 方面原因,我国的建筑规范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要求还很低,这就使得我国的工程结构在使 用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有所欠缺,结构上实际承受载荷往往较大,致使结构构 件出现损伤和破坏的机率增大。此外,载荷的重复作用可能导致结构的疲劳破坏。第三,环境影响。工程结构在使用中通常处于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例如,暴露在大气 环境中,受到温度应力、冻融循环、水侵蚀等作用的影响,混凝土易产生裂缝发生风化, 钢筋易发生锈蚀,从而降低了结构强度和刚度。第四,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地震、台风、洪峰、海啸、爆炸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作用, 使得结构在短时间内承受的载荷远远超过结构最大承载能力,使结构发生损伤和破坏。 如果能够在结构出现损伤时就能对结构的损伤进行预警,并判断结构的损伤程度,及 时对结构采取加固措施,就可以避免大量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为了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及完 整性,避免结构发生不可预知的突发性破坏,急需采用有效的方法评估混凝土结构的工作 状况及损伤程度。结构的损伤识别和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 段。 随着智能材料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材料被应用到结构的损伤识别和健康监测中。智能材料可嵌入到基本材料中作为传感器或驱动器,使其具有一定仿生命特性,感知 外界的变化、分析有关信息并决策和适当反映以提高其功能、寿命和生存能力[3]. 因此, 本文采用基于PZT波动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健康监测,而损伤识别算法作为结构健康监 测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对基于PZT波动方法的损伤识别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 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结构中的损伤可以定义为“在结构服务期限内其承载能力的下降”。承载能力的下降 通常是由结构构件内部或构件之间连接出现损伤而引起的[4-9]. 当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时, 还会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造成大量的人员及财产损失。混凝土结构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 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混凝土材料组成的复杂性,从服役开始就面临着损伤积累的问题。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长期地健康监测,掌握其运营状况,及时发现结构损伤,对可能 发生地结构灾害进行预测,评估其安全性就成为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的改性及性能分析-mod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docx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ni1 x ycoxmeyo2的制备与研究-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of lini 1 x ycoxmeyo 2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docx
-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ni0.6co0.2mn0.2o2的制备与改性-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lini 0.6 co 0.2 mn 0.2 o 2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docx
- 锂离子电池用si-si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docx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5li2mno3·0.5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和表面 包覆研究-preparation and surface coating of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0.5 li2 mno 3.0.5 lini 13 co 13 mn 13 o 2.docx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ni1xycoxmeyo2的制备与研究-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of lini 1 xymeyo 2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docx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c的制备及改性研究-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li _ 2 fe sio _ 4c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docx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msio4m=fe,mn湿化学合成及性能分析-wet chemical synthesi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athode material li2 msio4 m = fe, mn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docx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的制备与改性研究-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li 3 v2 po 4 ) 3c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docx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的制备和性能研究-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study of li _ 3 v2 po _ 43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docx
- 利用亚波长周期结构提升太赫兹波成像质量的实验分析-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improving terahertz wave imaging quality by using sub-wavelength periodic structure.docx
- 利用遗传神经网络技术对地震预测的分析-analysi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using genetic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docx
- 利用夜间通风技术降低办公建筑空调能耗的模拟分析-simulation analysis of reducing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office buildings by night ventilation technology.docx
- 利用玉米秸秆半纤维素降解产物发酵产乙醇菌株筛选-screening of ethanol-producing strains by fermentation of corn stalk hemicellulose degradation products.docx
-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刻线高度测量模型与算法分析-model and algorithm analysis of engraving height measurement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docx
-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刻线高度测量模型与算法研究-research on the model and algorithm of engraving height measurement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docx
- 利用暂态无功功率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分析-analysis of single-phase grounding fault line selec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using transient reactive power.docx
- 利用增龄性定量指标判定华中地区青少年生理年龄的分析-analysis of determining the physiological age of teenagers in central china by using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aging.docx
- 利用脂肪酸氧化途径阻断方法生产新型pha材料及pha单体可控平台的初步探索-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production of new pha materials and controllable platform of pha monomers by blocking fatty acid oxidation pathway.docx
- 利用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观察分析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纤维血管化过程-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fibrous vascularization process of hydroxyapatite artificial eye table by enhance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docx
文档评论(0)